“鏈”上淄博|紐氏達特:形成生態,打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高地

編者按:

產業鏈的安全穩定、“長度”與“強度”,關係着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後勁與活力。作爲老工業城市的淄博,工業門類齊全、製造基礎紮實,近年更重點佈局並推動涵蓋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大領域的20條產業鏈發展,“鏈長”“鏈主”合力推進,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構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框架。今起,大衆新聞·魯中晨報推出“‘鏈’上淄博”專欄,聚焦淄博各產業鏈骨幹企業在加快全產業鏈佈局、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典型成效,敬請關注。

7月15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在濟寧市珞石智能製造產業園舉行“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現場記者見面會,邀請省內機器人企業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與記者見面,以“‘鏈’出新機遇——山東打造機器人創新應用高地”爲主題與記者現場交流。淄博機器人企業紐氏達特行星減速機有限公司是受邀的4家企業之一。

爲什麼是紐氏達特?

淄博機器人產業頻繁“出圈”,能參加此次見面會,紐氏達特憑什麼?

自2006年成立以來,紐氏達特堅持以產品細分爲導向,以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裝備新質生產力爲目標,主要產品涵蓋“精密行星減速機、諧波減速機、協作機器人、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等,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應用端”的全產業鏈模式。

與此同時,公司爲下游前沿行業提供系統級解決方案,涵蓋人形機器人、大國母機、新能源換電、商業航天、半導體等高精尖領域。目前,紐氏達特精密行星減速機年出貨量超70萬套,居全國第一;諧波減速機產能30萬套,居全國第二。

打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高地

6月21日,我省25個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技術創新、場景拓展、要素集聚等五大任務,力爭到2027年全省機器人制造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培育超20億元領軍企業3家以上,佈局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將山東打造成爲全國機器人研發製造增長極和應用新高地。

“三年行動計劃”,爲紐氏達特這樣的機器人企業提供了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展望未來,“響應市場需求,打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高地”“圍繞產業鏈不斷內部孵化創業,形成生態體系”成爲紐氏達特上下的共識。

在紐氏達特行星減速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奇看來,紐氏達特作爲機器人減速機及關節模組的專業生產工廠,最能感受到人形機器人的強烈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就是發展着力點。今年,紐氏達特承擔了省科技廳和省工信廳聯合關注支持的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專項,將在技術創新、研發升級上持續投入,圍繞精密減速機及關節模組精度、壽命、前道加工工藝持續創新,以傳動部件的進步推動產業發展。同時,爲響應市場需求量的增長,作爲省重大項目,紐氏達特今年年初投資6.7億元建設150萬臺精密減速機及關節模組,達產後將超越日本Nidec成爲全球第一。

內部孵化,不斷創業,也日益成爲紐氏達特的看家本領。圍繞機器人關節模組、無框力矩電機、諧波減速機、協作機器人、機器人系統集成,紐氏達特已內部孵化15家生態企業,其中規上企業就有5家。劉奇說:“我們將繼續圍繞機器人產業鏈,內部創業,延鏈補鏈,爭取到2035年培育機器人產業鏈生態企業30家,其中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

着眼未來,加固核心零部件領域優勢

作爲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領域的代表,紐氏達特的發展不止可以作爲淄博這座老工業城市“轉身”的註腳,更代表着我省機器人發展的高水平,爲山東工業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壓艙石作用。

“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鏈,要應用層、本體層和零部件層全面發展。”對於公司及我省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紐氏達特有着清醒的認知。

劉奇認爲,在應用層,行業頭部企業應聯合機器人本體企業,開展數據採集、應用開發,在養老、機器人上下料等行業,推廣智能機器人的先用先試,訓練垂域模型,在應用層面加速拉動智能機器人商用化發展。在本體層,一方面要支持優寶特等省內人形機器人抓住先發優勢,打磨本體和算法,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鼓勵省內協作機器人如珞石、法奧意威等,發展雙臂協同和輪式複合機器人,加快在零售、搬運等場景搶佔一席之地。

在覈心零部件,特別是精密減速機及關節模組領域,紐氏達特作爲山東本土企業已具備先發優勢,國內商用量產超百臺的人形機器人廠家,基本都是紐氏達特服務的客戶。但顯然,紐氏達特並不滿足於此。劉奇說:“在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時代,大家往往更關注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但人形機器人特殊的結構和性能要求,對精密行星減速機的需求更爲迫切。目前國內很多地方和企業沒有意識到這一產業鏈需求的變化,在這點上我們山東搶佔了先機,希望可以與行業同仁一起,共同加固我們在覈心零部件領域的優勢。”

(大衆新聞·魯中晨報記者 孫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