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醫療機構創新尿褲,Babycare:不惜成本,不打價格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寶寶“紅屁屁”,即醫學上所稱的“尿布皮炎”,一直是困擾寶爸寶媽的“老大難”問題。在某社交平臺,關於紅屁屁求助帖的討論熱度就超過200萬。
“Babycare希望能從醫學視角出發,以紮實、專業的研究,助力尿褲等產品的創新、升級。”近日,母嬰頭部品牌Babycare宣佈與上海和睦家醫療共建“屁屁研究中心”,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公共事務官袁水根在會上表示。
Babycare於2021年發起研究中心,聯合醫學專家、材料科學巨頭,從基礎研究視角,推進嬰童尿褲產品創新。此次合作則是從醫療場景出發,推動建立“觀察—預防—干預”的科學育兒閉環。
母嬰市場一直是資本市場尤爲關注的領域,紙尿褲作爲其中一個細分賽道,更是強剛需品,競爭尤爲激烈。新生代父母更注重科學和精細化育兒,對紙尿褲品質的要求更多、更精細,育兒觀念的升級推動了紙尿褲消費升級。
“好的產品,必須要在研發、原料、供應鏈等下功夫,很多成本沒法省。”袁水根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加碼嬰幼兒皮膚健康研究
“紅屁屁幾乎是每個小寶寶都可能遇到的皮膚問題,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預防和護理體系,是當前亟待解決的臨牀問題。”上海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顏崇兵說。
新生兒皮膚嬌嫩,表皮厚度僅爲成人的1/3 - 1/2,且皮膚屏障功能發育不完善,而尿布包裹區域因與尿便頻繁接觸,容易滋生細菌,皮膚問題更爲高發。有研究表明,選擇超吸水、高透氣、柔軟的紙尿褲可將尿布皮炎發生率降低50%。
爲了解決尿布皮炎問題,Babycare在紙尿褲領域不斷創新,多年來圍繞透氣、乾爽、柔軟等6個技術象限進行積累和突破,把紙尿褲的各項零部件,如芯體、面層、橡筋、底膜、尿顯條等,幾乎都“重新做了一遍”,並聯合德國漢高、美國3M等國際材料巨頭,將實驗室的前沿材料技術帶到實際產品中。
在供應鏈層面,除了從源頭保障原料品質,袁水根向記者介紹,在生產端,Babycare會對生產全鏈路標準化強管控,對工廠實行審覈驗廠、體系輔導、現場稽覈、抽檢送檢等閉環管控。品控端,紙尿褲核心原材料需經過560多項物理/化學指標監測,合格的成品還將圍繞外觀、尺寸、吸水性、回滲量、pH、微生物等超百項性能測試持續監控產品穩定性。同時,還會被抽檢送至第三方德國實驗室再檢測,形成內外雙重檢驗閉環。不僅如此,Babycare已建立起詳盡的溯源機制,消費者掃碼即可驗證真僞、溯源。
在此基礎上,Babycare還想在加強嬰幼兒皮膚護理上再進一步,通過攜手和睦家,把臨牀病例和診療經驗,轉化爲普惠的家庭解決方案。
“屁屁問題從來不只是皮膚問題,每一次撫觸孩子皮膚的機會,都是觀察其整體健康的窗口。希望通過此次共建,從醫療場景出發,推動家長建立‘觀察—預防—干預’的科學育兒閉環。”和睦家醫療上海大區總院長劉薇說。
母嬰消費市場活力釋放
近日,母嬰行業利好政策不斷,從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的提出,到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落地,爲母嬰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華西證券指出,未來地方育兒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的指引下有望持續出臺。短期看,育兒補貼直接降低家庭生育成本,提振生育意願,下沉市場更加受益,利好母嬰消費品、月子中心;長期則需配套托育、教育等政策,利好早教及少年培訓機構。
“這一輪中國目前最大範圍、最具普惠性的生育補貼政策,將系統性降低生育、養育成本,極大助力建設育兒友好型社會,對母嬰行業是重大政策利好,短時間內有望刺激母嬰類消費。”袁水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介紹,Babycare積極響應政策,不僅在天貓等平臺針對紙尿褲、柔巾等開啓“價格補貼季”,還投入數千萬元發起“待產包補貼活動”等。
劉薇也對記者表示,“這些政策,不僅直接降低家庭育兒成本,更從醫療健康、營養管理、托育服務等多個維度推動母嬰大健康行業的升級發展。”她舉例稱,每年3600元的育兒補貼在覆蓋基礎育兒開支(如奶粉、紙尿褲)的同時,可以爲家庭提供了更多選擇高端醫療服務的空間,包括兒科專科診療、生長髮育監測、疫苗接種等專業醫療服務。
在此政策背景下,Babycare再度加碼核心產品紙尿褲的研究,也意在爲應對日後激烈的行業競爭打好基礎。
當下,母嬰行業入局者衆。據企查查數據,國內現存母嬰生活護理相關企業33.07萬家。近十年相關企業註冊量呈快速增長態勢,2024年全年註冊9.41萬家,同比增長10.78%。截至目前,今年已註冊5.25萬家,其中前6月註冊4.54萬家,同比增長4.64%。
面對可能的價格競爭與渠道分化,Babycare方面表示,“其實無論是堅持高端,還是走極致性價比路線,是品牌基於不同客羣需求做出的不同選擇。過去很長時間,中國的母嬰產品都在價格戰裡打轉,Babycare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惜成本打造好產品,未來我們也一定不會去打價格戰。”
在渠道佈局上,據介紹,Babycare已完成“現場”(線下門店+母嬰零售連鎖+連鎖商超)、“近場”(美團閃購、樸樸超市等)、“遠場”(天貓、京東、抖音、私域)佈局,形成渠道合力。
此外,Babycare也將眼光瞄準海外,並首選進軍日本、中東市場。目前,Babycare在日本市場已進駐8000多家線下門店,包括日本母嬰連鎖頭部阿卡將本鋪、西松屋,藥妝連鎖松本清,便利店7-11等;同時,公司在中東阿聯酋已開出4家門店,未來還會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