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政府只出一張嘴
賴清德總統希望國籍航空,若商務艙有空位,應讓軍人自動升等,引發熱議。圖爲桃園機場排隊登機畫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長鄭英耀要求所有中小學盤點球具,供社區民衆在假日或放學後到校借用。消息一出,引發學校和教團反彈,隨即喊停。原因無他,球具都是「校產」,需要專人管理維護;而「愛心傘」是丟棄無妨的東西,兩者怎能相提並論?
說穿了,教育部官員缺乏「財產權」的觀念,纔會天馬行空想出這種「公共球」的主意,要三千多所學校照做。如果政策成真,每個學校馬上要排出許多人力來處理球具的借還,包括失竊或損害要怎麼辦,瑣事一大堆。以臺灣民衆的公民教養,難保不鬧出一籮筐糾紛,學校恐難應付。教育部想當好人,搞到全臺中小學忙翻,而學童可能沒球可打,這是哪門子德政?
政府官員喜歡「愛心大放送」,卻造成「擾民」後果,教育部並非單一事例。日前賴總統喊出「禮遇軍人升等商務艙」,打着「敬軍」旗號,要求業者行善,卻不事先跟各方討論推動方式及可能障礙,能讓多少軍人受惠?不僅如此,經濟部馬上望文生義發函餐飲業者,要求他們給軍人消費折扣,又引起一波反彈。
這些事例,不禁令人聯想起「做功德」的故事。八年前閣揆賴清德開通長照服務專線,提到照服員月薪才三萬,而工作辛勞,促請他們當成「做功德」。八年之後,敬軍、愛民都還在「做功德」,而政府「只出一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