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藍白組聯合政府 可借鏡日本(張淑中)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民衆黨主席黃國昌第一時間致電恭賀,並提出「聯合政府」議題。(合成圖/中時資料照)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民衆黨主席黃國昌第一時間致電恭賀,並提出「聯合政府」議題,期待未來藍白兩黨可在政策與理念上持續深化交流,逐步累積互信,建立聯合治理典範。未來「藍白合」能否先在2026年地方大選落實「聯合政府」並實驗成功,不只將考驗鄭麗文的政治智慧,也是衆所矚目的國家大事。
聯合政府是臺灣民選總統以來尚未出現過的政治現象,也是民衆黨創黨主席柯文哲交代該黨必須研究的議題。黃國昌今年8月宣佈參選新北市長,據悉柯文哲也全力支持黃成爲2026年新北市長選戰的最佳人選。然而新北市向來是國民黨優勢選區,且選舉民調最高的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也願意代表藍營參選,因此未來如何化解兩黨都派人蔘選的棘手問題,將是鄭麗文必須克服的挑戰。
聯合政府最大的特色就是「權力分享」,此有助於國家政治與社會安定。臺灣當前已是三黨鼎立的民主國家,聯合政府是未來藍白兩黨都必須正視的議題。然而要順利組成「聯合政府」亦非容易之事,因爲就國外經驗顯示,如果各政黨的政策理念太過分歧,或各政黨領導人彼此的信賴關係不足,則聯合執政易受阻礙。
2017德國聯邦大選後,新內閣一直「難產」,拖延至2018年才能成立,主要原因即兩大黨對簽訂「聯合執政協議」的內容未達共識所致。
多黨政治國家容易產生聯合政府,並以歐洲最爲常見,其中又以北歐爲典範。但世界上能深得北歐「政局穩定」精髓的國家卻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實缺乏瑞典、挪威、芬蘭等國的民主協商經驗與多元政治妥協的優良傳統。換言之,如果政黨競爭過於激烈、不願妥協,則聯合政府即使成立,也會隨時瓦解。
義大利曾有一段時期,政局不安、頻繁出現倒閣、組閣現象就是顯著例子。再如雙首長制國家的法國,由於左右兩大政黨聯盟對抗嚴重,導致聯合政府極不穩定,近兩年內法國總統馬克宏即更換了5位總理。
民衆黨爲了擴大政黨發展,已計劃在新北、宜蘭、嘉義或彰化等地區提名人選,參加明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以上佈局,是否會衝擊國民黨的未來的選舉規畫,鄭麗文上任後必須審慎面對,協商兩黨順利「共推一人」,以極大化贏得地方選舉。近來日本自民黨新任女總裁高市早苗與維新會簽署了聯合政權協議書的成功作法,可爲借鏡。
過去1年多來,國民黨與民衆黨聯手合作下,在立法院成功通過許多重要法案,也擊敗民進黨所惡意操縱的大罷免;未來「藍白合」此股默契與氣勢,能否運用在「聯合政府」上,並共同贏得2026地方及2028年總統大選,不只是6成以上的國人會關心,也是藍白兩黨不能迴避的時代使命,更是國民黨新任主席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爲了兩岸和平、國家安定、社會進步,未來「聯合政府」此一目標,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作者爲中選會前委員、前臺灣首府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