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國安簡報是莒光教學或識讀中國威脅嗎?

賴清德總統20日在總統府發表就職週年談話表示,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就職週年談話表示,將指示國安團隊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共商國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迴應,期盼賴總統親自召集國安簡報,並赴立院國情報告;民衆黨主席黃國昌指朝野政黨領袖對話早該進行,且應建立在沒有前提框架、預設立場的基礎上。民進黨則批評朱立倫不願正面迴應總統橄欖枝,只想趁機操作政治鬥爭。賴總統要團結朝野,對話是第一步,但朝野缺乏互信,對話未至,先噴口水。

賴總統團結說很多、做很少。他在就職演說承諾要團結所有國人;去年國慶演說、今年新年談話,也都高喊團結。但他一邊喊團結,一邊打擊和撕裂。聯合報民調發現,五成二民衆認爲賴總統執政一年來的臺灣社會變得更分裂,僅百分之九的人覺得更團結,三成二認爲差不多。對多數民衆來說,賴清德喊朝野團結合作、共商國是,根本是說一套、做一套。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全球開打後,賴清德連續四周在民進黨中常會呼籲朝野團結,因應國際情勢變化,支持政府方案;其中一次是爲民進黨共諜案,呼籲朝野政黨團結反共,守護國家。現在賴清德要對在野黨主席進行的國安簡報,內容包含當前國際及國安情勢,以及臺美關稅談判進度等資訊。換言之,川普關稅與中共滲透,讓賴清德急欲尋求朝野合作,共同應對。

然而,賴清德團結行動的特徵,一是以我爲主、唯我獨尊的團結;二是爲特定目的、特定政策背書的團結;三是侷限特定範圍的團結,未及其他領域的追殺;四是說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一回事。例如賴清德啓動我國憲政史上首次院際協調,邀集五院院長會商總預算問題;賴清德不願進行朝野政黨領袖對話,堅持總統五院尊卑有序,指揮協商。賴清德比喻五院像五根手指,五指併攏纔有力量,希望五院團結合作,但全場像是總統糾集四院院長圍毆立法院長韓國瑜。

賴清德要對在野黨主席進行國安簡報,同樣反映賴清德團結行動的特徵。賴清德希望促成朝野對話和政黨合作,但如果總統不親自出馬,國安簡報只是莒光日教學或識讀中國威脅教材;如果只有簡報、沒有對話,那也只是單向說明,不能取代雙向對話。但國安簡報目的恐怕也不在對話,而在拉藍白爲賴十七條及國安修法背書,合理化兩岸交流緊縮,正當化臺美關稅跪談結果。

尤其,賴清德一邊對在野黨作國安簡報,一邊縱容民進黨將藍白抹紅爲「中共同路人」,這根本是在羞辱在野黨。扣紅帽是民進黨的動員利器,賴清德捨得放棄嗎?國安簡報進行時,民進黨還在推動大罷免。賴清德說,臺灣的民主從來不是靠仇恨動員,而是靠公民參與凝聚而成。但罷免更仰賴仇恨動員,大罷免已讓仇恨全面燎原。

更大的問題是,賴清德希望朝野合作應對當前困境,卻不思從根源解決問題。就像賴政府情勒藍白立委撥補臺電千億預算,但不改正錯誤的能源政策,臺電虧損和能源安全問題還是無解。同樣,賴清德要求朝野團結應對嚴峻的國安挑戰,但國安問題根源,仍在賴清德的國家路線和兩岸政策升高了臺海情勢;連美國學者都要求川普控管賴清德,賴清德卻只想拉藍白背書。

賴清德執政一年,社會更分裂,政治更獨裁。賴清德說,民主的核心,就是在分歧中找到團結。但團結不是唯我獨尊,更不是擁抱威權;團結要先面對分歧根源,調整心態與作法。最重要的是,團結絕不能一手擁抱,一手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