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韌性」與「任性」
賴清德總統。歐新社
賴清德總統出訪叫停,官方說法是因應救災與關稅,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卻戳破國王新衣:川普不讓他過境紐約,僅允許德州達拉斯。到不成「大蘋果」,乾脆中南美友邦也不去了。
總統出訪友邦,「順便」踏上美國,過境地點向來是雙方關係溫度計;首選當然是最接近華府的紐約。陳水扁就職翌年就叩關成功,原因是剛發生南海撞機事件,美中關係陷入冰點。小布希不但允許過境紐約,還批准潛艦等多項軍售,大方程度空前絕後。
隨着阿扁挑戰臺獨紅線,華府不滿他成爲「麻煩製造者」,就再無之前禮遇。陳水扁爲此憤而暴走,要求華航專機頂着風險,演出「迷航之旅」。但他任期最後一年兩度出訪,來回都乖乖「屈就」阿拉斯加,顯示形勢比人強。後來的馬英九與蔡英文,分別在上任第五年與第三年才首抵紐約,先前則分別過境其他美國城市五次與六次。
賴清德顯然希望超馬趕蔡,享受當年陳水扁等級待遇;爭取不成,便寧可「玉碎」。問題是今非昔比,眼下的國際局勢,還能指望一戰成功?
「韌性」是賴總統的施政重點,但他堅持己見的作風,更接近「任性」。賴清德還有近三年任期,他過境紐約不成,似乎百般委屈。但對全民而言,得繼續爲他的任性「奉陪」與「墊背」,滋味更是萬分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