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年報看四川民營經濟韌性與活力
民間投資爲啥加大
●民間投資持續回暖,這得益於四川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加大民間項目投資政策支持力度
●民間資本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投資重點向高新技術、綠色低碳等領域集中,全省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2%
經營主體爲啥增多
●今年以來,四川紮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持續提升登記審批服務水平
●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吸引大量創業者投身其中,帶動民營經營主體數量快速增長
8月1日,省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公佈今年四川民營經濟“半年報”: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7787.9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高於全省GDP增速0.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爲55.7%,與上年同期持平。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環境,四川民營經濟如何交出這份穩健有力的成績單?
民間投資持續回暖
工地上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混凝土泵車長臂揮舞……走進成都青崇航空科技產業園,中發天信輕型航空發動機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正全力衝刺:7月項目全面進入結構施工階段,預計年內將完成全部主體結構,明年初啓動設備安裝調試。 “從土地審批到開工建設只用了3個月,政府部門在項目用地、電力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了我們精準幫助。”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預計2027年投產,屆時將建成全國首個民營企業自主研製的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檯,形成年產500臺輕型航空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今年3月,《四川省營商環境評價管理辦法》出臺,這是四川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推動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促使21個市(州)提升服務效能。5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五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聚焦企業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治理。
政策護航激發活力,四川民間投資持續回暖。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4%,由上年全年下降1.3%轉爲增長,增速高於全國3.0個百分點,高於上年同期3.5個百分點。分市(州)看,實現正增長的市(州)由2024年的10個增至15個,投資回暖面持續擴大。省委黨校(四川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許彥認爲,這得益於四川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加大民間項目投資政策支持力度。
以成都爲例,近年來,成都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常態化服務工作,成立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精準響應企業需求;全面推行“亮碼入企”,規範執法檢查;開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改革,提高“免申即享”事項比例,今年上半年兌現惠企資金超50億元……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已見效力: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上半年成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3.2%。
民間投資回暖也顯示出升級態勢,上半年,民間資本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投資重點向高新技術、綠色低碳等領域集中,全省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2%。
“公司二期項目計劃2025年12月31日啓動建設,建成後將實現年產20發穀神星二號火箭的產能,爲資陽商業航天產業再添新動能。”四川星河動力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崔品表示。
經營主體提質擴容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省民營經營主體總數突破900萬戶大關,達到906.2萬戶。其中,民營企業259.9萬戶、同比增長4.6%;個體工商戶636.2萬戶、同比增長1.5%。此外,上半年,全省新登記民營企業17.5萬戶,同比增長16.0%。
“在當前全國經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的大環境下,四川民營經營主體的擴張,顯示出四川經濟的韌性與活力。”四川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彭亮表示。
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從何而來?首先,惠企政策持續加碼。今年以來,四川紮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持續提升登記審批服務水平。以開辦餐飲店“一件事”改革爲例,和去年相比,審批環節從17個精簡爲2個,申請材料由35份精簡至17份,辦理時限由48個工作日壓縮至13個工作日。截至5月,全省已有超1.26萬家餐飲店實現快速開業。
其次,新興產業加速崛起。上半年,全省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吸引大量創業者投身其中,帶動民營經營主體數量快速增長。”彭亮表示。
此外,隨着融資、用能等要素成本不斷降低,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遞交申請材料後,僅3天,50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成都速易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唐代雲說。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民營創新型中小企業、民營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民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達10066家、4014家、380家,佔全省比重分別爲93.1%、88.8%、78.2%。(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