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內閣爛尾樓
卓榮泰內閣是否改組,引發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除了大罷免,今年最歹戲拖棚的政治戲碼,莫過於內閣改組。閣揆卓榮泰近期兩次暗示內閣可能改組:七月底,他說「人事做到迴應民意的調整」;兩週後又說,「必要時處理重要人事」。但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
依慣例,就職週年是小改組的好時機;但此一時機,卻因關稅談判及大罷免錯過。首波大罷免大失敗,關稅又談得一塌糊塗,應扛責的卓內閣又想要拖到八二三投票後。於是,內閣坑洞愈來愈多,民怨愈來愈高。
賴政府施政混亂,閣員爭議頻傳,其實早該改組,重點在「哪些人該下臺」。問題是,民進黨爲推動大罷免,所有政務按下「暫停鍵」,內閣也如一灘死水,該走的不走。例如經濟部長郭智輝,離譜表現連綠營都看不下去,但他就是不動如山,也沒人管得動他。
但有問題的官員,並不只郭智輝,甚至不只是個別首長。先不論部會,卓榮泰自己,就是主要爭議根源之一;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是關稅主談代表,難道不需爲「廿%+N」下臺?一衆官員,幾乎找不到「沒爭議」或「不出包」者,整個內閣早已千瘡百孔。
不斷「挑選改組時機」,賴政府似乎仍在幻想,要用「小幅改組」堵住民怨。但該決斷時猶豫不決,已讓內閣變成「爛尾樓」。接下來的問題,恐不只是該換掉誰,而是「誰接得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