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真被炸掉了
沒有什麼,是炸彈解決不了的。
當代網友們曾經對爛尾樓,以及過剩的住宅供應提出過一個解決方案——全給炸了!只要這些鋼筋水泥隨着一聲轟響倒塌,一切就都能煙消雲散。
彷彿,什麼事情都未發生過。
聽罷,大家也就把這類偏激的言論當作閒暇之餘的笑料,畢竟現實情況遠比想象複雜,不可能一炸了結。
但是!
現實偏偏更魔幻!
爆破爛尾樓的戲碼,真實地上演了。
如下圖。
接下來,江月就好好地給大夥兒覆盤“爆破爛尾樓”的全過程——
2021年,湖北最大的民企當代集團在武昌主城二環旁,城市副中心南湖北岸議案臨湖地段,造了個住宅項目,命名爲“當代天譽”。
這是個豪宅項目。
該項目佔地約13萬㎡,總建築面積近50萬㎡,規劃了別墅、高層以及部分商業配套。與此同時,項目擁有華中首個WELL健康建築標準最高級別(鉑金級)認證,以及稀缺的南向一線湖景。
這還是個雄心勃勃的豪宅項目。
項目所在片區新房價格在2.8萬/㎡左右,而該項目的備案價直接擡高了一個水平線,每方要賣3.55萬。
衆所周知,2021年是樓市的轉折時刻。
儘管當代天譽開盤推出272套房源,成交了120套,去化率高達44%,成爲當時的熱銷樓盤,但在行情轉折之下,項目的短板也被暴露出來,如沒有地鐵交通不便,所在板塊的豪宅氣質欠缺等。
2022年,項目單套房源最低價格降至2.5萬/㎡,依舊少有人問津。
同年,當代集團出了問題,多支債券違約。
於是,原本的豪宅項目成了知名的爛尾樓項目。
兩年之後,
長城資產與綠城中國、綠城管理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地產不良處置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他們合作的項目之一,便是當代天譽。
隨着長城與綠城的入住,當代天譽的爛尾樓結局即將改變,但新的問題也緊跟着出現——
過去的兩年,樓市變得太快。
價格、戶型、裝修風格……當代天譽的設計風格早已難以適應如今市場的情況。
最終,長城大手一揮,就把當代天譽給炸了。
一切推倒重新來過。
今年,南湖出現了一個名爲“桂湖雲翠”的熱銷盤。
鮮少有人知道,它就是當年的那個當代天譽。
炸樓,絕非易事。
一枚炸彈落地,一切開始新生。這樣的操作看似簡單粗暴,但其中需要打通很多難點。
首先,你得讓樓炸得有價值。
以當代天譽爲例,假設長城資產將其爛尾的部分給建成了,該項目也可能面臨兩重困境。
一、去化困難。
此前,我們已經說過該項目在市場迅速調整的兩年時間內,早已經過時。
二、貨值不夠。
想讓項目賣出去,就得降價,甚至打骨折出售。
對於接管爛尾樓的資方來說,很可能面臨即使房子賣完了,錢沒賺到的尷尬局面。
因此,想要接盤方把樓炸了必須要拿出動人的籌碼——
要麼調容,
通過增加項目容積率,進而提高可建面積,那麼能出售的房源面積規模得以增長,整個項目的貨值自然就增長了;
要麼調規,
只有項目整個的建設規劃能夠重新設計,只有允許開發商建設更好的產品,符合當下市場趨勢的產品,才能穩住項目的價格,才能讓項目重獲市場的青睞。
其次,你得讓業主同意。
爛尾樓的複雜性就在產權上。
一邊是已經賣出的房源,這些房源已經有了新的主人;一邊則是尚未賣出的房源,它們還在尋找新主人的路上。
尤其是當代天譽,該項目只是部分樓幢被爆破。
也就是說,
重建的那幾幢樓將是新戶型新產品,而其它已出售的樓幢則是老產品。未來,小區建成後,那幾幢新戶型新產品勢必會對老戶型老產品產生價格壓制,老業主天然的低人一等。
這,自然很難接受。
那麼,這條難走的路,當代天譽是怎麼走通的?
一、從第三代住宅到第四代住宅。
當代天譽通過項目的優化,比如陽臺、飄窗的贈送等等,使得項目接近“第四代”住宅。
重點區別就在戶型的得房率上。
2021年,原設計的當代天譽得房率僅爲80%左右。
2025年,新版的當代天譽得房率在93-97%。
通過下圖的戶型對比,你就能感受到差別之大——
左邊是138㎡的老戶型,如此大面積下的戶型竟然是三房兩衛的剛需戶型;右邊則是同等面積段的戶型,除了黃色全贈送紅色半贈送部分以外,整體也進化成了四房兩衛的邊廳戶型。
與此同時,新項目的單價在2.5-3.2萬/㎡。
由於得房率的提升,把項目的價格也穩住了,貨值也就變向擡高了。
二、給老業主嚐嚐甜頭。
除了超高的得房率外,重新規劃後的項目還設計了超2萬方的園林景觀與4000方的會所,這個利好老業主們也能享受到。
與此同時,小區遲遲不能交付,在長城接手之後也讓大家看到了交付的希望。
可是即便如此,長城資產也與已購房業主進行多輪談判,耗時七八個月,最終才達成共識。
被爆破的爛尾樓,還有很多。
以長城資產爲例,它對待不良資產總有“重頭再來”的魄力——
2017年,長城資產成爲泰禾深圳院子的最大債權人。
自2015年泰禾拿地,深圳院子停停建建攏共過了將近10年,原本的項目規劃早已過時。長城資產爲了把泰禾院子賣出也用了與當代天譽同樣的模式,採用了新規劃,新設計,讓新戶型在舊址上拔地而起;
早在2021年,雲南也有爆破爛尾樓的先例。
位於雲南昆明的麗陽星城二期長達7年,就是被爆破拆除的。隨着一連串巨大的爆炸聲,大約用時45秒時間,15棟樓房便在漫天粉塵中轟然倒下。
與當代天譽類似,該項目經歷了漫長的爛尾期後,項目的戶型與當時的市場並不能匹配,同時,長期爛尾之下,雨季雨水進入爛尾項目地下室,基礎長期浸泡水中,建築存在質量缺陷和安全隱患。
此後,該項目重新調整了容積率,部分地塊更改了土地性質,地方希望讓這片土地上新開發的項目在品質上、形象上與周邊項目拉開差距,起到改變片區形象的作用。
以上項目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他們都面臨着開發商資金鍊斷裂,商品房爛尾的困境,好在最終都涅槃重生。
但是,也有更不幸的案例——
比如,長江錦苑項目。
該項目原先計劃是中國南車集團貨車生產基地的職工安置用地,但在開發時,原來的開發商武漢天道資金出了問題,再加上管理層也出現變故,項目一直被擱置。
後來,項目兩次拍賣,起拍價超過24.5億元,保障金第一次需要13億元,第二次下調,但仍需要10億,接盤壓力不小,均以流拍告終。
最後,該項目也被爆破拆除,只是至今重建工程仍未啓動。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柳州輕軌項目。
雖然柳州輕軌項目不是商品房項目,但與地產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
2016年,柳州軌道交通首個試驗段,火車站試驗段開工建設。2022年,柳州輕軌工程因“未批先建”,不符合程序流出而被叫停。
與此同時,爲了建個輕軌柳州的負債率也越來越高——
柳州市主要存續城投債平臺有息債務規模合計2604.43億元,其中,柳州市軌道交通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債超350億。
2024年,柳州輕軌開始被拆除。
這一根根本應該撐着輕軌軌道的厚實墩柱,以10萬元/根的代價被一一拆除。
雖然不是爆破拆除,但水泥墩柱倒下的轟聲同樣震耳欲聾。
對於以上這些建築/工程而言,與其留着它們任其成爲城市發展中的一道傷痕,不如來一場瀟灑的“爆破”,爲今後的城市發展留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