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2025年上半年鞋類增收近5%,奧運合作釋放長期勢能

8月21日晚間,李寧發佈的2025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實現收入148.17億元,同比增長3.3%。鞋類業務佔比持續提升,羽毛球品類實現結構性突破,與中國奧委會(COC)的戰略合作則爲品牌注入中長期增長動力。

01

鞋類固盤,羽球專業轉型完成

作爲李寧核心業務板塊,鞋類產品上半年收入達82.31億元,同比增長4.9%,在總營收中佔比55.6%,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成爲拉動李寧收入增長的核心引擎。

李寧聯席CEO錢煒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超䨻科技作爲核心技術支點,已全面應用於跑鞋、籃球鞋等核心品類,並實現技術迭代。

以跑鞋爲例,搭載超䨻中底科技的“越影5PRO”將中底緩彈比降至10.8,實現緩震與回彈性能的精準平衡,成爲首款面向大衆市場的超䨻慢跑鞋,完善了專業跑鞋矩陣的技術覆蓋。

三大核心跑鞋IP“超輕”“赤兔”“飛電”上半年總銷量突破526萬雙,其中“飛電”家族升級超䨻中底後能量回歸率最高達89%;“赤兔8PRO”採用全掌一片式䨻中底,回彈性能提升20%。專爲女性跑者打造的“驚鴻”跑鞋,精準匹配女性腳型與運動習慣,成爲女性運動市場的爆款單品。

籃球鞋領域同樣表現強勁。“ULTRALIGHT2025”結合超䨻科技與線上渠道優勢,自去年底上市以來全渠道累計銷量超10萬雙;新推出的“DLO1”簽名鞋藉助球星德安吉洛・拉塞爾中國行與618購物節流量,實現首發即售罄。

值得注意的是,李寧生活鞋與戶外鞋品類也實現突破。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裝備的科技元素被延伸至運動休閒鞋款,預計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將逐步上市;“行川”徒步鞋憑藉酷颯設計與功能性,在主流社交平臺搜索指數成倍增長。

另外,李寧服裝收入51.93億元,佔總營收35%,同比下降3.4%。夏季涼感矩陣產品總訂量突破53萬件。器材及配件收入13.93億元,佔總營收9.4%,同比激增23.7%,增速最快。

其中,羽毛球拍“雷霆80Light”“戰戟8000”、乒乓球鞋服科技升級,器材類(球拍、球線等)與羽毛球鞋收入佔比提升至80%。

錢煒表示,這標誌着該品類從“服飾驅動”向“專業器械引領”的轉型完成。羽毛球品類的增長並非偶然,而是“專業功能+科技研發”長期投入的必然結果。李寧在材料、工藝與自動化設備上的持續加碼,推動器械類產品專業度不斷提升。

02

競爭加劇,奧運合作價值逐步釋放

2025年上半年,李寧與中國奧委會的戰略合作進入實質落地階段。

錢煒在業績說明會上明確表示,與COC的合作並非短期營銷行爲,而是作爲綜合運動品牌中長期發展的“資源主軸”,通過體系化佈局構建品牌專業壁壘。

財報顯示,從落地成效看,奧運資源已初步轉化爲品牌聲量與終端動能。上半年,李寧通過全國5209家門店視覺調整、聯合LOGO進駐門店等終端改造,強化消費者對“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伙伴”身份的認知。

在6月國際奧林匹克日活動中,李寧在四城開展跑友招募活動,覆蓋超1.3萬人次,通過“越影5PRO”等產品的現場體驗,實現專業形象與產品口碑的雙重滲透。

針對未來賽事節點,李寧已完成系統性規劃。

錢煒透露,李寧將圍繞2028年奧運會、2026年冬奧會及2026年亞運會等重大賽事,匹配產品研發、渠道推廣與營銷傳播的全鏈條資源。其中,2026年米蘭冬奧會領獎服已進入研發衝刺階段,計劃下半年發佈,相關科技元素將同步延伸至運動休閒品類,形成“賽事熱點-產品落地-消費轉化”的閉環。

“李寧希望通過這些運動資源,與消費者建立更爲密切的品牌關聯,從而提升李寧品牌和專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持續發展。李寧對COC合作的定位,不是短期的、即時性的,不是今天投入、馬上就有回報,而是將其作爲一家綜合性專業運動品牌對中長期發展投入的重要戰略舉措。”錢煒說。

數據顯示,李寧上半年的廣告費用增加9%、研發費用增加8.7%,這些投入均指向奧運營銷,包括米蘭冬奧領獎服籌備、科技產品(如“超䨻”中底升級)及新興品類(戶外、女子運動)的戰略佈局。

另外,面對線下客流壓力,李寧通過渠道結構優化實現效率提升。上半年,李寧持續推進“優質店鋪擴面、低效店鋪整改”策略,關閉部分低效門店的同時,對高坪效店鋪進行升級擴容,線下優質店鋪平均面積拓展至242平方米,單店月均店效達30萬元。

截至6月30日,李寧牌(含李寧YOUNG)銷售點總數爲7534家,雖較2024年底淨減51家,但渠道整體質量與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線上渠道則成爲增長重要補充。電商收入上半年達43.00億元,同比增長7.4%,在總營收中佔比29.0%。通過抖音本地生活等新生態平臺的接入,實現線上流量與線下門店的精準聯動,“DLO1”等明星單品線上首發即售罄,帶動品牌搜索熱度同比提升超800%。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錢煒表示,體育用品市場的激烈競爭本質是行業升級的驅動力,李寧將以技術研發爲根基、以戰略資源爲槓桿,在競爭中夯實核心競爭力,推動品牌向“專業運動消費者首選”目標持續邁進。

本文源自:中華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