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後運動「死亡風險最多降31%」 醫揭4大助益:別隻躺着養病

▲最新大型研究證實癌後持續運動好處多,可使多種癌症死亡風險明顯下降 。(圖/CFP)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癌症不僅是重大疾病,也是一場持久戰。復健科醫師王思恆在臉書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分享最新關於運動抗癌的研究,發現罹癌後若持續運動,比起沒有動起來的患者,死亡風險可大幅下降,特別是乳癌,風險減少3成以上。

王思恆寫道,這篇最新發表於《GeroScience》的大型統合分析,共統整151項前瞻性研究,涵蓋近150萬名患者,結果明確指出,癌症確診後持續進行身體活動,能顯著降低死亡風險。

此研究涵蓋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大腸癌與皮膚癌等5大癌別,發現癌後運動可帶來以下成效:

●乳癌死亡風險降低 31%。

●大腸直腸癌降低 29%。

●攝護腺癌降低 27%。

●肺癌降低 24%。

唯有皮膚癌,運動雖也使部分癌友死亡風險下降14%,但整體效果較不顯著。王思恆寫道,運動對癌後健康的助益,可能來自以下多重機制:

●降低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

●提升免疫監控功能。

●穩定粒線體與基因運作。

●減輕治療副作用,抑制腫瘤進展。

此研究雖未定義哪種癌症最適合做哪些運動,或強度該多少,但內容涵蓋全球2000年至2024年間大量資料,且僅納入具統計效力的研究,已爲運動抗癌提供高度可信的科學依據。

王思恆寫道,這研究強烈支持「癌後別隻躺着養病」的觀念,所以無論是癌後康復者,或家中有人正與癌症對抗,都值得與醫師討論,量身安排合適的運動計劃,即使體力不佳,只是散步、伸展、低強度訓練,仍可望陪癌友走更長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