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易得胃癌、B型肝炎機率高 醫揭4血型罹病風險

不同血型可能罹患的疾病風險也不一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同血型可能罹患的疾病風險也不一樣。對此,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A型血容易發炎、罹患胃癌機率也較高;B型血肝病風險大,且免疫系統反應獨特;O型血凝血功能較弱,出血性疾病風險較高;AB型血則因同時帶有A、B型糖分子,可能承擔2種血型的風險。不過,他也強調,血型決定的是「傾向」,真正生病與否仍取決於生活習慣。

醫師張家銘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人體的紅血球外面包裹着一層糖分子,不同的血型代表不同的糖組合,而這些糖分子不只影響輸血相容性,還影響病原體的「黏附能力」。也就是說不同血型者,好比穿着不同花紋外套,某些病菌會特別喜歡某些花紋,於是不同血型者就會有不同的健康風險。

張家銘接着說,這些糖分子不只是貼在紅血球上,還存在於腸胃道、呼吸道、血管內壁,影響身體如何對抗病原體,也影響血液流動、凝血功能,甚至與癌症風險有關。並整理出以下4種血型罹病風險,以供民衆參考:

A型血者紅血球表面有A型糖分子,使幽門螺旋桿菌更容易附着在胃壁上,提高胃癌風險。此外,A型血的免疫系統容易產生較強的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血液比較容易凝固,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因此,A型血者應特別注意胃部健康,若有慢性胃炎或胃潰瘍,需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確診後務必完成抗生素療程,避免細菌殘留引發長期發炎,增加胃癌風險。另外,可攝取深色蔬菜與Omega-3脂肪酸來減少發炎反應。

B型血的人紅血球上有B型糖分子,與B型肝炎病毒的關係特別密切,使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較高,進而提高慢性肝病與肝癌風險。

因此,B型血者應特別關注肝臟健康,當心B型肝炎的傳播,並確認是否已接種B型肝炎疫苗。若爲B型肝炎帶原者,務必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肝臟超音波,以免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此外,減少飲酒、避免高脂與加工食品,也能降低肝臟負擔。

O型血紅血球無A或B型糖分子,使某些病菌較難附着,因此O型血者在部分感染性疾病(如瘧疾)上的風險較低。然而,這也帶來獨特的健康挑戰。

由於O型血者凝血功能較弱,出血性疾病的風險較高,例如感染登革熱時,可能比其他血型者更容易出血或病情較重。因此,在蚊蟲活躍季節或地區,應特別做好防蚊措施。另外,O型血的人胃酸分泌較多,較易罹患胃潰瘍,應避免過量攝取刺激性食物,並在出現胃痛或消化不良時及早檢查,以維持胃部健康。

AB 型血者紅血球上同時帶有A和B型糖分子,既可能享有A或B型血的優勢,也需承擔2者的健康風險。例如AB型血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較O型血高,免疫系統反應也較複雜。因此,AB 型血者應同時關注心血管與肝臟健康,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定期健康檢查來降低相關潛在風險。

最後,張家銘提醒,血型的確會影響某些疾病的風險,但這並不代表某種血型就一定會得某種病。血型決定的是「傾向」,但真正會不會生病,還是取決於生活習慣。 這就是爲何瞭解自身血型特性的重要性,當知道自身健康弱點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做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