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文專欄》躺平也可以是一種策略

職場上躺平不是消極的象徵,而是一種精心計算過後的選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2025年的時局很混亂,奉行躺平主義的人可能愈來愈多,但躺平是一躺不起,還是愈躺愈好,卻因人而異。

兩年前的一天,以前的老同事突然聯繫我,說有一位以前共事的同事升官了,而且居然擔任所長之職!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因爲那同事經常被長官嫌漫不經心,工作細節總是丟三落四。主管甚至曾對他說:「你的能力到這裡,職位算是到頂了,安安靜靜看能不能做到退休,就算是圓滿了。」這位同仁笑罵由他,就這樣一直待在原工作單位,直到變成所長。聽說他在所長任內業績還很不錯,可真是一位高明的躺平族!

中國歷史上曾有一位著名的躺平專家─孫臏。名門之後的孫臏,因才華出衆遭昔日好友龐涓陷害,被施以臏刑和黥刑後身陷囹圄。在絕境中,他依照師命「裝瘋」,睡豬圈、吃豬糞、泥塊,以極端方式徹底騙過敵人,成功避禍。最終,他東山再起,重返齊國,擊敗魏軍、報仇雪恨。

「躺平」這個詞很好,很容易理解,就是不想白費力氣,無謂奮鬥。如果工作環境不太好,其實許多人都想選擇躺平。但是,真正高明的「躺平」,是一門藝術。

傳統印象中的「躺平」,或許讓人聯想到消極怠工、推卸責任、敷衍了事。然而,真正聰明的職場躺平者,並不會選擇完全擺爛,而是懂得如何用最小的力氣換取穩定的成果,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內卷與壓力。這種高明的策略包括幾個關鍵原則:

首先是保持基本專業度,但不過度賣力:高明的躺平者並不會讓自己成爲「問題員工」,因爲那樣反而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他們會確保自己的工作達到標準,但不會主動爭取超額產出,也不會參與那些與自己職責無關的瑣事。這樣一來,他們既能避免主管責難,又不會無端增加工作量。

其次是,掌握「必要參與度」,展現存在感但不搶風頭:在職場上,一個人如果「太低調」,可能會被邊緣化,甚至成爲裁員名單上的首選。因此,高明的躺平者懂得選擇性地參與討論,適時表達觀點,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價值,但又不會頻繁爭鋒,避免成爲過於顯眼的目標。

接着,培養個人競爭力,讓自己擁有選擇權:真正聰明的躺平者,通常在工作之餘仍會默默提升自己的技能,確保一旦環境變動,他們仍然擁有轉換跑道的能力。這可能是學習新技能、投資財務知識,或發展副業,讓自己具備更多選擇,而不是被單一職場環境綁死。

再來,是「選擇性熱情」,避免無謂內耗:不必對每個工作項目都投入100%的熱情,而是針對與自身職涯發展有幫助的任務,適度展現積極度。例如,當公司需要某個能幫助履歷加分的專案時,可以短暫「站起來」,但對於無意義的加班文化或無謂的競爭,則堅決保持距離。

然後,是善用「效率」讓自己更輕鬆:有些人認爲躺平意味着偷懶,但事實上,真正的高明躺平者擅長提高效率,讓自己能夠準時下班。例如,他們可能會使用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自動化工具,甚至是優化時間管理,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必要的工作,而不必陷入加班的泥淖。

最後,是維持好人際關係,不讓「躺平」成爲職場標籤:有些躺平者最大的問題是過於表現出「事不關己」的態度,導致同事對其產生負面印象。高明的躺平者則會適度維持職場人際關係,偶爾參與團隊活動,與同事保持良好互動,確保自己即使不積極爭取升遷,仍然能夠在團隊中維持一定的影響力。

躺平不是消極的象徵,而是一種精心計算過後的選擇。那些真正懂得如何「高明躺平」的人,纔是真正掌控自己人生節奏的贏家。

(作者爲聲鮮時採科技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