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三重奏 開發商「抱團取暖」降風險

▲近期不少臺中業者「抱團取暖」,掀起一波波合建熱潮,只求在寒冬中降低風險。(圖/記者陳筱惠攝)

記者陳筱惠/臺中報導

資金壓力山雨欲來,臺中建商也撐不住了?從央行打房、川普關稅影響經濟動盪,到房貸利率居高不下,現在再加上臺幣狂飆,房市冷風吹得開發商心驚膽跳。近期不少臺中業者「抱團取暖」,掀起一波波合建熱潮,只求在寒冬中降低風險。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55/新北人口紅利最強3區出列 東屋:2區房價比周圍行政區親民

臺中近期爆出的多起合建案,顯示這股「抱團避震」趨勢正在加速。宏璟建設(2527)與鼎固-KY(2923)在北屯區洲際段合作推出總銷120億元大案,規劃地上26層、地下3層,興建366戶,已取得建照、即將動工。

不只如此,大毅建設與龍寶建設攜手再推「有愛臻邸」、興富發(2542)與中悅建設也在西屯區聯手推出「紀梵希」合建案、巨虹建設則收購北屯崇德、大連路段近千坪土地,並與同街區持有土地的亞昕國際開發合作,推動大規模都市更新計劃。

合建不只救急,也拚未來。精湛建設與味丹集團共同銷售的「國際臺中會」,大陸建設則與味丹集團採合建模式,分二期開發10公頃土地,第一期規劃60戶別墅、第二期規劃87戶,全區總銷金額超過70億元,大陸建設分回比例達48.85%,預計今年首波推案登場。

在當前房市變局下,「抱團合建」已成建商活下去的關鍵策略。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市長資訊主委白洪章說,現在有三種模式:「地主找建商、建商找地主,建商找建商,這樣不僅能降低單一資金曝險,也能拉高品牌曝光、加快去化速度。」

其中最明顯的是中小型建商,白洪章說:「小建商沒有資金,爲了閃避18個月動工的風險,這樣合作反而比較沒有問題,不過,最差的情況已經出現,過去建商取得土地後申請建照,撐不下去轉賣給其他建商、獲利瞭解,說穿了就是市場沒有信心,尤其現在連品牌建商都開始轉弱。」

▲建商資金調度壓力激增,只能尋求合建、自保現金流。(圖/記者陳筱惠攝)

對於臺幣升值效應,白洪章說:「表面上來看對建商是好的,進口原物料會有優勢,加上資金進場、通膨三效應,照理說房地產會好,但實際上資金會不會進入房地產,這很難說,因爲目前看來是短期現象,這升值循環至少要1年纔會明顯的影響。」

而臺幣升值,白洪章舉例:「未來出口減弱,首當其衝就是豪宅市場,對首購族也會有影響,業者對未來很擔憂。」他笑說:「臺幣強升大家都想換外幣出國玩,爭取小確幸,但回國後發現連工作都沒了,這樣能說是好事嗎?」

白洪章認爲:「房地產因爲流動性比較差,最好是經濟是穩定的成長,不論是哪一種消息面,資金搶短線、匯率當衝化,只要變化一大『就是利空』。」

事實上,建商資金吃緊並非空穴來風。21世紀不動產資深經理沈政興指出,除了銷售趨緩,另一大關鍵是「銀行法」第72-2條限制,加上央行連番信用管制,國銀土建融大幅緊縮,導致許多開發案融資不順,不得不轉向民間銀行或聯貸分散風險。

「過去與銀行談妥的土建融,如今常常臨門一腳被限縮,建商資金調度壓力激增,只能尋求合建、自保現金流。」沈政興觀察。隨着土建融持續收緊,臺中建商的「抱團潮」恐怕纔剛起步,未來不排除出現更多聯手開發、異業整合的新局面。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55/新北人口紅利最強3區出列 東屋:2區房價比周圍行政區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