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門窄 楊長達:建商互相取暖 合作分攤風險

融資門窄,楊長達表示,建商購地紛紛互相取暖,以分散投資風險。圖/蔡惠芳

據戴德樑行今(2)日最新統計,受政策緊縮、融資門窄所衝擊,下半年以來建商購地明顯熄火,爲避開風險,建商紛紛互相取暖、合作投資,以分攤風險,第三季十大土地成交案當中,就有三筆是建商同業合作的避險策略。

戴德樑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今天表示,據統計,2025年第三季土地交易總額約363億元,相較近十年平均季交易量500億元而言,市場溫度依舊冷清。央行雖將九月起之新青安房貸排除於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計算,但限貸措施仍未鬆綁,「房貸荒」仍驅使建商的土地投資策略轉向同業合資。

戴德樑行表示,第三季前十大土地交易中,包括博元建設在臺中七期的合建轉購地、巨升建設取得「晶悅國際飯店都更案」過半土地所有權、以及富升建設取得臺北市懷生段都更部分股權等三宗交易,皆屬於建商同業間之利潤分享與風險分攤的取暖式投資,在土建融碰壁、房屋銷售停滯之際,開創另類同業合作模式不失爲現階段之避險策略。

戴德樑行分析,不同於以往不動產市場與經濟景氣的正相關,臺灣今年第二季GDP成長率達8%,臺股近期攻上2萬6,000點、明年人均GDP將突破4萬美元大關,皆顯示民間仍具備投資動能。相較於2023年新青安政策推動至今,近兩年都市地價指數上漲率爲6.02%、住宅價格指數上漲率爲 15.66%,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上漲率則僅2.70%,不難想像央行在美國聯準會降息後,對於重貼現率及限貸令仍不爲所動。

金融政策持續衝擊房市表現,今年一至八月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約17.5萬棟,較去年同期27.59%,與2017年同期極爲相近,當年全年度之買賣移轉棟數爲26.6萬棟。觀察目前的政策趨勢,戴德樑行預估2025全年度的買賣移轉棟數應該也在27萬棟之譜。房市交易量急縮但房價未見明顯跌幅,顯示投資需求是因爲政策壓抑而暫停,市場僵滯期間只剩剛性買盤,然而建商及投資人並未離開戰場,就等着政策悶燒鍋蓋何時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