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卓揆鬧劇 自家人也不挺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罷免挫敗後,府院急欲清理戰場,決定順應民意普發現金一萬元,還強調是要照顧受關稅、風災衝擊的人民;看似深知民間疾苦,但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度想在領取管道加上「拒領」選項,卻惹來更多民怨,連黨內自家人都不挺,甚至痛批,昨天終在黨內外奚落聲中倉皇轉彎。

大罷免結果出爐之前,賴政府對普發現金態度始終曖昧,卓揆還曾嘲諷普發一萬元只能買遙控飛機或冰箱,更將此事扣上「違憲」大帽,卻忘了蔡政府過去也曾普發現金。民進黨在罷免大敗後急轉彎,普發現金搖身變成體恤民意的德政,狠狠打臉綠營支持者,也讓反對者冷笑。

賴政府爲了面子,還在通過五五○○億元韌性特別預算時,硬是將普發現金二三六○億元列入「照顧民生」主軸,政院更強調,各行各業接連遭到美國關稅與風災、水災影響,需更多支持。

在此脈絡下,政府本應尊重民衆的多元使用,但當玄奘大學教授釋昭慧發起「拒領普發一萬」,卓揆卻響應並研議增設「拒領」選項,完全無視「只要民衆不領,自然歸回國庫」的簡單事實,硬加選項,多此一舉,反而把國家政策變成大型道德試煉場。還有部分綠營立委,既宣稱拒領、又說要捐給社福單位,試問,若要捐出,豈能不領?如此作態,也落得沽名釣譽的罵名。

普發一萬元,讓外界看穿了賴政府的不甘不願、不幹不脆,連合情合理的「還稅於民」,都還要經過中央政府的道德試煉?難道賴政府真要區別人民,不領取的人「比較清高」?

這樣的政治態度,不僅違反人性,更因「拒領」選項須建置身分驗證系統,增加科技的風險,以及行政作業將更繁雜,至此政策全然走味,不僅可笑,更是執政者自曝其短,玩成一場政治鬧劇。這種逢在野必反、搖擺不定的決策模式如果不改,就怕應了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的警告:災難與挫敗將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