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關稅談判一路黑箱 綠還在檢討人民

美國對臺關稅採取疊加稅率,引發各界震撼,賴清德政府四個月的談判已是黑箱重重,結果疊加稅率爭議一出,上至行政院下至民進黨民代全都忙着在檢討人民,日本將關稅談成天花板,我方卻談成樓地板,教國人情何以堪。

行政院及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等人口徑一致,不斷宣稱行政院長卓榮泰等人今年四月四日說明記者會時,就「非常清楚」揭示美國祭出關稅,就是在原有稅率外加新談判稅率。

但回顧這場記者會,是川普宣佈祭出對我關稅百分之卅二的翌日,卓內閣神隱一日纔出面說明,歷時逾一個半小時,卻花大半時間在背景說明,對於未來如何與美方交涉、談判目標等,都讓人霧煞煞,更別提曾強調「疊加」稅率對產業的衝擊。

結果談了四個月,美國揭牌對臺關稅百分之廿,賴總統大張旗鼓開記者會,面對外界質疑談了什麼、付出多少代價等,卻都以「暫時性關稅」、「有籤保密協定」等帶過。除了關稅數字變化,進度都與四個月前政院記者會一樣,產業依舊人心惶惶、人民依舊無所適從。

更重要的是,當時賴總統根本沒提百分之廿是「疊加稅率」,直到日方傳出百分之十五疊加稅率後,在在野黨立委及媒體的追問下,行政院經貿辦前晚才被動證實四月就已說明是疊加稅率,還說業界都已知算法。面對民衆黨主席黃國昌質疑「沒有最黑箱,只有更黑箱」,吳思瑤還反過頭來檢討黃國昌不做功課、不專業。

但業界若如賴政府所說的早知道,又怎會得知疊加後炸鍋,憂心短期將發生產業外移與大規模失業潮?執政黨難道也是在檢討人民不做功課,而不是政府沒有做好溝通?且不就更證明這四個月的談判,賴政府不僅全盤接收美方要求,而且還節節敗退?

相較南韓在關稅談判過程,對內不但舉行公聽會,向專家、產業界說明與美國協商的進程與內容,廣徵意見及經濟可行性分析成果,也適時向人民說明,對外,韓代表團更是追到蘇格蘭與美談判。反觀賴政府卻是一路黑箱,對外不能爭取更低的關稅,對內卻是忙着跟人民爭執何時就得知是疊加關稅。這一局,人民會站在吳思瑤,還是黃國昌這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