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委使1招「轟黑箱賣臺」助關稅談判:還有說不的機會嗎

牛煦庭直批賴清德(圖)政府「對內要求盲信、對外一昧盲從」是賣臺,希望讓談判代表有勇氣對美說不。(資料照/郭吉銓攝)

美國總統川普1日宣佈對臺商品實施20%暫時性對等關稅,雖較原預期的32%下調,仍高於日本(15%)與南韓。且對美投資恐加碼也引發熱議。國民黨立委牛煦庭直言,以在野黨委員的身分,堅持政府應該強硬以對,也是製造壓力的一種方式,才能讓談判代表有對美說不的勇氣。

牛煦庭2日發文表示,20%的關稅也許只是「階段性」,但關稅是川普的工具,最大的衝擊,始終是爲了降低關稅數字,而需要付出的代價。而這些代價,目前被「保密協定」關進「黑箱」。當然能理解,執政黨期待社會大衆充分信賴談判代表,當年國民黨執政也是如此,但社會氛圍呈現嚴重焦慮,執政黨的期待緣木求魚,「黑箱」的批評,也就順理成章。而且,面對這麼困難的談判,保密到家真的是最好的策略嗎?國際貿易談判是「雙層賽局」,貿易協定不只要和對手達成共識,更要得到國會的同意,因此,對外、對內的說服工作同樣重要。

牛煦庭提到,在這樣的賽局中,國內的壓力是談判的籌碼:韓國的談判代表,拿出國內萬人上街抗議美牛的照片說明立場,躲過了開放美牛的災殃;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公開喊話「讓我們一起幫忙談判」、「在適當的時機公開談判狀況,是談判策略與談判技術的運用」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要充分展現國內壓力,才能讓談判代表有對川普政權說不的勇氣。

牛煦庭強調,而他在總質詢中,以在野黨委員的身分,堅持政府應該強硬以對,甚至直言「對內要求盲信、對外一昧盲從」是真正賣臺行爲,也是製造壓力的一種方式。但目前看來,不知道執政黨到底是不瞭解,還是沒有善用?

牛煦庭質疑,賴清德說,未來的協定會送國會審查,這本來就是《條約締結法》中明文規定。但政府堅持「保密到家」會不會壓縮各界準備的時間呢?會不會壓抑民間反對的聲浪呢?我們的社會,經過蔡政府八年「蛇籠拒馬、軟磨硬泡」的馴化,還有多少街頭抗爭的能量?這半年,我們費盡心神,對大惡罷說不;但面對接下來的民生經濟衝擊,我們還有說不的機會嗎?而我們的政府,有負起責任的能力嗎?「我是真心悲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