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菜園子直通灣區菜籃子

清晨,在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金龍鎮水口村自然之星蔬菜基地的智能溫室裡,一株株菜心在燈光下舒展葉片。村民程才明輕點電腦系統,水肥系統精準滴灌,成熟後的有機蔬菜將直供深圳盒馬鮮生。“以前種田靠經驗,現在靠科技種‘黃金菜’。”程才明說,自家5.2畝地流轉給了自然之星蔬菜基地,每年都有土地流轉費用,加上務工收入,年收入突破7萬元。

從單家獨戶種棚到全產業鏈增值,近年來,全南縣拓展從田間到車間的農產品產業鏈,發揮好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通過“科技+龍頭+品牌”三鏈融合,構建起“種業研發—智能種植—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品牌營銷”的現代農業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202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突破1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9萬元,增速居贛州市首位。

“蔬菜種子由公司總部研發培育,再利用全南的富硒土壤,採用綠色生態模式種植,種出來的蔬菜自帶‘硒引力’。”水口村自然之星蔬菜基地生產負責人黃光勇介紹,基地還定期邀請農業專家進棚交流,針對不同種類蔬菜的硒元素吸收率、轉化率,“量身打造”富硒蔬菜管護技術規程,指導工人爲蔬菜噴施生物含硒肥,不斷提升蔬菜“含金量”。

如何讓有機蔬菜“走南闖北”?全南縣精心打造大灣區農副產品直供產業園暨江西供銷(全南)冷鏈物流園,實現從生產預冷、零度初加工及包裝、封閉式低溫裝卸等全鏈條無脫冷運輸,讓蔬菜帶着露珠現身粵港澳大灣區超市貨架,實現老區“菜園子”直通灣區“菜籃子”。

品牌升級激活產業發展引擎,數字賦能加速重構產業韌性。在全南豐淼生態甲魚養殖基地內,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水質,定時定點投喂生物飼料。基地負責人何振輝介紹,通過數字化改造,該基地畝產從2500公斤提升至6000公斤,帶動周邊200多戶村民參與生態甲魚養殖。

眼下,全南縣正加大“種植—加工—物流—銷售”全鏈條垂直整合力度,着力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發展,聚焦富硒水稻、有機蔬菜等重點領域和首烏參、竹製品等特色產業,謀劃一批精深加工項目。

通過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全南縣23個產品獲有機認證,4個富硒農產品入選“圳品”,冷鏈物流園實現從預冷到配送全程-18℃無脫冷,運輸損耗率從25%降至5%。

全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曾渝峰表示,全南縣將不斷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壯大特色產業集羣,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邁入快車道。(經濟日報記者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