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河北“菜園子”,裝滿京津“菜籃子”

2月18日,位於衡水市冀州區的北京新發地助力鄉村振興冀州示範基地的蔬菜大棚裡,北京新發地“茄子大王”李軍正帶着村民採摘茄子。這些新鮮茄子經過分揀、裝箱後,將通過北京新發地市場直達北京市民的餐桌。

“河北種菜北京銷售,我這是沾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光。”李軍告訴記者,基地採用“產地+市場+企業+農戶”模式,吸引周邊鄉鎮種植合作社參與,實現統一建設、統一種植、統一銷售,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我們這裡的茄子不愁賣,每天有八噸多茄子第一時間發往新發地。”李軍說。

種好河北“菜園子”,裝滿京津“菜籃子”。河北是蔬菜產銷大省、供京津蔬菜第一大省。全省蔬菜播種面積129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360萬畝,在保障全國尤其是京津蔬菜供應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爲確保北京市場“日常供得穩、應急有保障”,我省與北京共建了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158家,面積10.3萬畝,年生產能力50萬噸。支持北京新發地在我省建設8個分市場,引導新發地商戶建設直供基地50.5萬畝。創建衡滄高品質蔬菜示範區。全省培育了100家“河北淨菜”生產示範基地,確定了胡蘿蔔、黃瓜、辣椒、茄子等11種主栽蔬菜的淨菜分級標準。

瞄準高端化、多元化消費需求,以淨菜進京爲抓手,京津冀三地共同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市場信息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和市場準入體系,實現了市場精準對接、供需暢通穩定。

爲進一步拓寬“河北淨菜”銷售渠道,提升河北品牌農產品在北京市場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共同組織“河北淨菜”進市場、進超市、進社區、進飯店、進食堂、進餐桌“六進”活動,提高“河北淨菜”在北京的市場佔有率。

“目前,北京市場約六成的牛肉、八成的羊肉以及四成以上的蔬菜和雞蛋都來自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產銷對接的持續深化,既令北京市民餐桌上的蔬菜新鮮可口,又讓河北農民的蔬菜不愁銷路,實現“兩端”受益。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地農業農村部門立足京津冀資源稟賦、產業特色,不斷提升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的總體水平,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

在提升產業化協作水平方面,三地協同推進現代種業工程、科技研發推廣等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夯實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生產根基。圍繞京津創新鏈佈局產業鏈,河北大力發展糧油、蔬菜、果品、中藥材、奶業、畜禽養殖六大農業主導產業,推動實施奶業、中央廚房、蔬菜、中藥材、精品肉類五大千億級工程。

京津冀三地擁有數量衆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實力雄厚。在科技創新平臺共建共享方面,三地農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跨區域組建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9個創新平臺,聯合發佈創新成果和科技需求。深化產學研合作,國家蔬菜改良中心在河北省設立分中心,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在饒陽縣、肅寧縣建立工作站。

爲推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金”,2024年,京津冀三地農業農村部門共同遴選推介了高效抗逆主導品種89個和成熟適用主推技術111項,加快了三地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轉化應用步伐。

一批農業好項目在河北“開花結果”。2024年,河北支持11箇中央廚房(預製菜)園區和4個高品質蔬菜加工園區建設,培育13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壯大10個鹽鹼地綜合利用農產品加工企業。截至2024年底,全省承接京津農業轉移項目236個,簽約引資額767.8億元。

(原標題:種好河北“菜園子”,裝滿京津“菜籃子”)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