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聯播 | 讓越來越多的“河北淨菜”成爲北京好菜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鄭代表,從老遠處就看您一直盯手機,看什麼呢,這是?”
全國人大代表,饒陽縣端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志輝說:“這是淨菜加工廠平面圖,我們村打算建一個。可是現在遇到點難題,就是下一步怎麼運作?廠房需要花多少錢?機械花多少錢?我不知道。”
同行的代表委員建議,找劉鐵鈞代表問問,他們那兒淨菜企業多,他掌握的信息肯定不少。
說幹就幹,鄭志輝代表來到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縣喜慶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鐵鈞的房間。劉代表熱情招呼鄭代表坐下,一場關於 “河北淨菜” 進京的熱聊立馬開場。
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縣喜慶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鐵鈞說:“我們現在生產的淨菜,不是單純的加工,它包括從種植,到生長,到收穫,包括運輸,到最後銷售,它是一個產業鏈。不是說把這菜洗乾淨了,就是淨菜。”
劉鐵鈞代表講起 “河北淨菜” 全產業鏈運作模式,同時拿起桌上農產品追溯二維碼。
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縣喜慶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鐵鈞說:“我們這個菜,現在都有追溯二維碼,掃完碼之後,哪天種的,哪天用的什麼肥,哪一天採摘的,你看這檢測結果,都不能超標。”
全國人大代表,饒陽縣端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志輝說:“原來這個事兒,不是那麼簡單。除了蔬菜好,運輸上怎麼說?”
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縣喜慶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鐵鈞說:“從田間到地頭,這個菜不超過24小時直接到每家每戶的餐桌上。北京市政府給咱們河北運輸淨菜車輛頒發京籍車牌,全天都可以跑。周邊的高速,都享受綠色通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劉鐵鈞代表透露關鍵一招。
“河北淨菜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把這個招牌做好,做大,做強,以後讓老百姓只要一吃菜,就想到咱河北淨菜。”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從田間到舌尖,乘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越來越多的‘河北淨菜’成爲北京好菜,不僅豐富了北京市民的‘菜籃子’,也鼓起了河北農民的‘錢袋子’。”
文 案:賈宏博
攝 像:馮 碩
後 期:馮 碩
海 報:馮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