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縣:村社聯動,“菜園子”直通“菜籃子”

清晨的姑孰鎮關馬村,田間地頭早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鮮嫩的黃瓜、飽滿的瓠子被村民迅速採摘,帶着泥土的芬芳與清晨的露珠,整裝待發。短短几個小時後,這些剛從地裡採摘的農產品,便跨越城鄉距離,出現在東營社區居民的餐桌上。與此同時,東大社區的便民服務大廳裡,綠色農產品“臨時提貨點”前人頭攢動,居民們正有序地領取自己線上訂購的農產品。這樣充滿活力與溫情的場景,正成爲當塗縣姑孰鎮關馬村與城區社區間的新常態。

不久前,一場聚焦農產品“出村進城”、服務直達社區的簽約活動在關馬村圓滿舉行。東營社區、東大社區與關馬村共同簽署了《農產品產銷結對合作協議書》,標誌着由黨建引領、村社聯動的“關馬優鮮”線上助農平臺正式啓動並進入試運行階段,爲城鄉之間的農產品流通開闢了全新路徑。

打通堵點:構建產銷直通新模式

關馬村在開展訪企入村專項行動時發現,本地許多優質的瓜果糧油,因銷售渠道單一、對接市場不暢等問題,難以賣出好價錢。通過在與城區的日常交流中,他們瞭解到,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區居民更加註重食品的品質和安全,對新鮮、優質、本地化農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但常常面臨“買貴”“買鮮難”的困境。

爲破解農產品“賣難”與居民“買貴”“買鮮難”的雙重困境,姑孰鎮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整合轄區資源,推動鎮域內村、社區結對共建。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和“村社結對”機制,“關馬優鮮”微信小程序平臺應運而生,構建起“線上訂購+集中配送”的產銷直通新模式。這一模式讓農民的“菜園子”一鍵直達居民的“菜籃子”,不僅實現了助農增收,更爲社區居民帶來了便利與實惠。

如今,關馬村的優質農產品有了更廣闊的銷售渠道,農民的收入穩步增加;城區居民也能輕鬆購買到新鮮、實惠的本地農產品,生活品質得到了提升。

解決難點:通力協作保障高效運營

協議的簽署,明確了雙方權責與合作框架,關馬村負責組織審覈合格農產品,將鮮雞蛋、大米、菜籽油、番茄、黃瓜、葡萄、西瓜等特色農產品上線“關馬優鮮”小程序,並承擔平臺運維與訂單管理工作。從農產品的篩選、上線,到訂單的處理、跟蹤,關馬村都安排專人負責,確保每一個環節都順利進行。城區社區則積極組織宣傳,通過社區公告、微信羣、線下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居民通過小程序便捷下單,並定期彙總需求。社區工作人員耐心地向居民介紹平臺的使用方法和農產品的優勢,提高了居民的參與度和下單率。

高效配送是本次合作的關鍵環節。關馬村協調農戶與美團、餓了麼、京東等外賣平臺簽訂配送協議,每週1-2次將農產品從農戶家中直接配送到社區指定的固定收貨點。騎手經過專業培訓,熟悉配送路線和流程,確保農產品快速、準確送達。城區社區則負責收貨點的貨物暫存、有序分發,或組織社區內的二次精準配送上門,確保居民能夠方便領取。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居民,社區工作人員還會主動將農產品送到家中,讓居民感受到貼心的服務。

目前,已選擇在東營社區、東大社區開展爲期3個月的試點工作,重點評估社區復購率、居民參與度、訂單量、好評率等核心指標,爲後續在全鎮範圍內分批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多元保障:凝聚合力共築共富品牌

雙方還將聯合成立“關馬優鮮黨羣助農服務社”,黨員們帶頭組織農產品社區展銷會、社區團購日等活動。在活動現場,黨員們熱情地向居民介紹農產品,解答居民的疑問,還爲居民提供試吃服務,讓居民更加直觀地瞭解農產品的質量。同時,每季度評選“優質供應農戶”“好評之家”“最值得信賴騎手”“助農先鋒社區”等,並給予相應激勵,不斷提升各方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致力於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黨建助農品牌。

“關馬優鮮”平臺是姑孰鎮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具體實踐。它一頭連着田間地頭的農民,一頭連着千家萬戶的居民,有效縮短了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距離,既保障了農產品的新鮮度,又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和集約化配送,提升了交易效率,爲農民增收插上了智慧“翅膀”,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關馬村負責人表示,今後將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從農產品的種植、採摘,到加工、包裝,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確保居民能夠購買到放心、優質的農產品。各試點社區也表示將積極做好宣傳發動和服務保障工作,全力做好平臺在社區的推廣落地工作,優化收貨點管理,及時反饋居民需求,共同把這個平臺運營好、發展好,讓優質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讓社區居民買得放心、吃得新鮮,真正實現雙贏的美好局面。(通訊員 郝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