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就會慢性發炎?新研究:工業化的環境纔是關鍵

一項研究指出,發炎性老化現象,其實更像是工業化生活方式的「副產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過去總認爲發炎性老化(Inflammaging)的現象是由細胞衰老所引起,體內的慢性發炎程度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但有新研究挑戰了這項說法,「工業化的環境」或許纔是關鍵誘因。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網站指出,所謂的發炎性老化現象,其實更像是工業化生活方式的「副產品」,在不同的人羣中存在顯著差異。團隊比較了4個羣體的數據,其中2個來自於工業化社會,分別是義大利和新加坡,另2個則爲非工業化人羣,來自玻利維亞亞馬遜雨林的奇馬內族和馬來半島原住民。

研究結果顯示,工業化社會中發炎性老化特徵明顯,而原住民羣體的發炎反應主要與感染有關,並未隨着年齡增加而加重。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健康科學副教授柯恩表示,工業化社會的發炎性老化,還與慢性腎臟病等疾病有緊密關係,但在原住民族羣中,大多數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阿茲海默症等幾乎不存在,即使年輕的原住民發炎指標看起來和工業化社會的老年人相似,也不會產生病變。

這項研究挑戰了「身體慢性發炎是老化的一種現象」說法,慢性發炎更可能的是因爲生活方式改變後的壓力反應。研究團隊也呼籲重新審視目前針對不同族羣的老化與炎症測量標準,柯恩表示,環境、活動量高的生活型態、低脂飲食,以及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老化方式,瞭解這些因素如何交互作用,有助制定更有效的健康策略。這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