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長洪申翰挺罷 桂宏誠:證明大罷免只是政治鬥爭

罷免團體昨晚在凱道上,舉辦大罷免造勢晚會,高喊「大罷免 大成功」、「下架親共立委」等口號。記者許正宏/攝影

部會首長公開挺罷免,是否有違中立?勞動部長洪申翰、外交部長林佳龍等於726罷免投票前夕的發文,被認爲是表態支持罷免。保訓會前委員、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認爲,按法言,政務官不受限制,但不可動用行政資源要求下屬怎麼投票,但中央部會首長和政黨中央全面介入,證明大罷免只是政治鬥爭。

洪申翰說,朝小野大,並不是這一年多來,體制爭議的最源頭。重要核心的問題,是這個「國會多數」,究竟是怎麼運作行使的,他背後的目的跟邏輯是什麼?真的只是民主監督行政權嗎?罷免是民主制度的一環,不管公民最後怎麼選擇,未來國會的朝野結構會不會改變,都是必須尊重的。他只知道,如果這個國會如果再如同過去一年的運作,這個外在充滿威脅的國家,必定會非常艱難與兇險。

林佳龍說,昨晚外交部門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擠滿了人潮。即便天氣不穩、陣雨不斷,關心臺灣的朋友們仍然堅定站出來。這是因爲心中懷抱着無法割捨、必須以行動守護的信念與價值。謝謝每一位願意站出來的臺灣人。他在社羣上看到許多朋友從海外不遠千里趕回來投票,也看到各行各業的朋友紛紛挺身表態。

針對部會首長疑似公開表態挺罷免,桂宏誠表示,就「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來說,政務官不受限制,但不能動用行政資源要求下屬怎麼投票。罷免是選區選民「收回授權」(recall),理論上中央部會首長和政黨中央全面介入,都證明了大罷免只是「政治大斗爭」。

桂宏誠批,執政黨利用執政優勢搞大罷免,目的是滅掉監督和制衡他的在野黨,這就已不具正當性。所以,這是比行政不中立更嚴重衝擊「民主韌性」的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