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因應關稅五策略 獲美方善意評價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 圖/民進黨提供

民主進步黨9日召開中常會,會中邀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吳介民,以「解放日關稅:解題與方案討論」爲題進行專案報告,賴清德總統指出,面對挑戰,政府不僅長期掌握、更有準備;此時此刻,臺灣必須團結一致、步步爲營,才能轉危爲安。並且再度重申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賴總統指出,首先,臺灣的優勢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建構的卓越製造能力、讓臺灣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處於領先地位,甚至衝到價值鏈的最頂端,因此臺灣跟韓國一樣,正在快速進入全球核心國家之列。

第二、因爲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成熟及佔據重要位置,全球北方國家都想爭取臺灣優秀的廠商去投資。過去說,只有臺積電(2330)在臺灣,臺灣纔有矽盾可保護。但我跟吳教授的想法比較接近,投資「脫中入北」,這個過程是很正面的,臺灣終於以自身的經濟實力得以立足臺灣、佈局全球,形成「全球檯灣」。而且儘管面對變局,我們會在全球佈局中,持續確保自身優勢。

最後,矽盾2.0,說明的是臺灣與全球北方的民主國家組成聯盟,這也正是我所提出的「非紅產業鏈」及「臺灣+1」,臺+美新佈局整體藍圖的一部份。臺灣應該利用每一次地緣政治經濟變動的時刻,來推動適合國家發展的方向,臺灣將轉危爲安,也會越來越強壯。

我非常贊同且深刻確信,我們會做得到,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也呼籲不分朝野,不分政黨,掌握機遇,化作機會,同心拓展臺灣未來的經濟出路,爲此打下團結、同心的棟樑,邁向永續繁榮的新臺灣。

此外,民進黨發言人韓瑩會後轉述賴清德主席致詞,全文如下:

近日,全體國人、乃至於全世界都相當關心,美國政府所提出的對等關稅計劃,以及後續的影響。而在臺灣時間午後,美方的「較高對等關稅」已經正式開始徵收。

包含臺灣在內,這次的計劃對市場的信心產生不小的衝擊,中長期來看,對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經貿局勢,更會有深遠的影響。

世界各國已經提出各式迴應,有些國家將採取報復性措施,更進一步加劇貿易與國際關係的緊張。

我要和國人報告,面對挑戰,政府不僅長期掌握、更有準備;此時此刻,臺灣必須團結一致、步步爲營,才能轉危爲安。

我要強調,在第一時間,政府就推出涵蓋不同產業的9大面向、20項措施,從融資、產業扶助、出口手續減免、單一諮詢窗口、安定就業到開拓多元市場等手段,至少新增880億元的預算;若獲得在野黨支持,可以儘速上路,扶助第一時間受到關稅衝擊的產業,也作爲中長期臺灣調整轉向的開始。

幾天前,包含這個立即的因應措施在內,我公佈臺灣面對這次變局的五大策略,不僅獲得社會的認同、產業界的支持,也獲得美方善意的評價。

無論是關稅的影響、或是產業的聯繫與支持、乃至與美方其他面向的合作,政府都有持續準備、盤點,也會持續觀察分析。

我完全同意,互惠互利的貿易與自由開放的市場,一直是美國、臺灣、以及絕大多數國家的追求;但面對忽略我方在供應鏈上關鍵位置的關稅政策,我們會持續與美方密切溝通協調,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維護我國企業的公平競爭地位。

我仍要重申,臺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我要感謝這一週,社會各界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都是政府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參考。

同時,行政院也已經邀請了在野黨團代表至行政院進行會商,展現團結。

臺灣,應該利用每一次的地緣政治經濟變動,來推動適合自身產業、乃至國家社會發展的方向。

從過去一段時間到至少未來十年,我們在供應鏈的關鍵位置,以及我們該投資的方向,是非常明顯的。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朝野政黨要共同以國家發展爲己任,團結一致、爲臺灣經濟打開更寬闊的出路,相信臺灣一定可以度過這次難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