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首度輸臺惹爭議 新藍圖連線籲地方政府緊盯流向、保障食安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陳偉傑。(議員陳偉傑提供)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蔡淑君。(議員陳偉傑提供)

張鎧乙/新北報導

針對澳洲進口豬內臟產品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0.001PPM,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於該類產品之殘留容許量0.01PPM,,國民黨地方民代組成的新藍圖連線4日齊聲警告,這是萊劑豬肉首度輸入臺灣,中央雖稱合乎標準,但地方政府不能掉以輕心,應立即啓動流向監測與強化標示,讓民衆在選擇食材時有知的權利。

新北市議員陳偉傑直言,政府一方面禁止國內豬農使用萊劑,一方面卻爲貿易開放進口,是典型的雙重標準,讓民衆對食安失去信任。他強調應提高抽驗密度,並建立追蹤流向機制與清楚標示規範,確保若出現健康疑慮能迅速溯源。

同樣來自新北的議員蔡淑君則指出,臺灣養豬業每年產值超過1500億元,進口萊豬若價格低廉,恐將重創國產豬肉市場,她呼籲應強制標註散裝與加工豬肉產品是否含萊劑,保障消費者知情選擇權。

桃園市議員張碩芳警告,端午節將至,含萊劑進口豬恐流入肉糉等節慶食品,尤其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對食安要求更高,地方衛生局應強化管理、督促業者清楚標示來源。

新竹縣藥師公會理事長、現任議員林禹佑則提醒,儘管進口萊豬符合容許值,但長期攝取對人體仍可能造成心悸、顫抖等副作用,且萊劑早已列爲運動員禁藥。他不諱言,此批澳洲萊豬可能是業者試水溫,未來進口數量勢必增加,各地衛生單位須立即強化監控,遏止萊豬悄然進入市場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