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重啓軍審 邢泰釗:司法機關會全力配合
最高檢察署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佈因應大陸「統戰」,重啓軍事審判制度,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邢泰釗3月31日接受網路直播節目訪問時,表示若需司法機關配合,會全力以赴。
邢泰釗說,據統計,檢察官辦理軍人刑事案件,2022年3358件、2023年4489件,去年4707件,案件一直在增加,但定罪率從2022年的92.2%到2023年的92.6%到去年94.2%,今年1、2月甚至高達96%。
邢泰釗表示,軍事審判法未停用前,有些一般案件也是由司法機關來審理,因此差異不會很大;不過,政府宣佈要回覆軍事審判制度,目前修正方向、範圍還不清楚,若需司法機關配合,會全力以赴。
賴政府宣佈17項反統戰措施後,國家安全維護至關重要,但邢泰釗卻感嘆檢察機關是「三無戰士」,面對大陸的封閉、資訊不流通,面 臨敵對勢力滲透,臺灣要如何因應?這需國人思量,爲了維護國家安全,亟需法制面補強。
邢指出,國安法制例如「參與組織」,很多敵對勢力來吸收國人蔘與組織,發展組織,被髮展的人,如特殊身分的公務員、軍人被吸收了,事實上法律並沒有罰則。
此外,接受外國政府指示來臺活動的人士,是否需要參考美國的外國人代理登記法制度,來做登記或以罰則規範?其實現行規定付之闕如,因此法制上是否需要重新檢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邢以日前臺灣海底電纜被不明破壞爲例,指海底電纜包括通訊的「電信」、供電的「電線」,依《電信管理辦法》規定破壞通信電纜可以判處3年至10年徒刑,但是破壞電線電纜則涉犯法定本刑3年以下的毀損罪,法律是否應該要修改,也值得討論。
邢泰釗強調,除了法制面補強,預防面也需要再加強,以烏克蘭爲例,今日的和平,可能過幾天就完全不一樣了,國人有無做好準備,如果到了非和平時期,檢察官也要負起一些國家安全或是社會治安更嚴重的責任,到時候國家給檢察官的權利,還有檢察官的工作重點,可能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