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任民意荒蕪
(圖/本報系資料照)
823大罷免繼續大失敗,尤其這7席的「反罷票數」巨幅領先多至2、3倍,逍遙程度堪稱「七仙過海」。若就這次選票結果所體現出「支持賴清德與民進黨」的寬泛民意,確實已經「跌破3成」!無怪乎日本旅臺學者小笠原欣幸歸納此番大罷免爲:「民進黨十年優勢已經結束」。
日本學者如此「宣判」確實夠狠,連帶日本與國際主流媒體也同樣蓋棺論定賴清德今後將「舉步維艱」。但賴清德如何以「一年執政」,敗掉民進黨「十年優勢」,甚至敗掉所謂黨外綠營「三十年本土盤積累」?這幾乎得要「做絕」至與民意所期徹底逆行纔有可能。
站在綠營的角度看:這場大罷免大失敗,其中究竟是哪些環節「被扭曲、被錯誤認知」了?但明明全臺灣近9成以上的公營、民營媒體、社羣風向均掌握在手,爲了大罷免也強力宣傳、暗示、洗腦了好幾個月?而若是非要將失敗責任,推諉給第一罷的曹興誠、八炯等「罷團形象太差」,但第二罷是由賴清德幾乎以黨主席、總統雙身分直接挑明全黨動員,罷免票數竟更是「比八炯青鳥們亂搞,還更糟更差」?
於是這一切均讓人嗅到賴清德「政治破產」的氣味!TVBS民調對比「執政百日」當時最飽滿的民意支持度40%,卻在726第一罷後墜落至28%,這般「跌落3成、只剩不到3成」的驚悚程度,雖然已經迫使賴清德決定「內閣人事調整」,甚至傳出向蔡英文的英系人馬借將,但這些粉飾性、換湯不換藥的「負面轉移」意圖,真的是民意「不滿、脫落、崩解」的原因?
上任至今15個月共400多天的執政,完全連一筆民生政績都端不出肉的前提下,綠營基本盤最終也不接受「都是國民黨立委舔共、卡預算、所以應該罷免」的邏輯與主張!社會大衆其實都能看清「在野問政、執政成績」的朝野搏鬥,民意向來是閉眼捏脈的老中醫,內心啥都清清楚楚!而謀畫推動大罷免將近8個月,佔據了賴清德一半以上的執政、訴求與時光,這是「民意荒蕪」的時空原因。
然而整個「民意崩塌」,則還是賴清德個人的「權欲、決策、性格、人性」所造成。權力慾迅速動用司法對付鄭文燦,進而意圖出手肢解柯文哲與民衆黨的第三勢力與年輕族羣,然而這份謀略嚴重失策,民衆對「濫用司法」各種破壞體制的深層次反感,完全超乎想像。而南部救災現場賴清德多次對災民的「冷血言談」,令人民涌生空前的嫌惡。
但最關鍵且最頻繁的錯誤,還是賴清德證明自己「缺乏政治智慧」。尤其在所有爭議的時機點,他總要「搶在第一線贏取目光、證明權力決策與主導」。
400多天就把自己做到如此難堪,當然不乏選錯近身幕僚、不懂設防火牆、無力轉移政責、缺乏臺獨之外的治理願景等原因,同時當下大環境又是「被川普視若無物、臺美關稅一團糟、日本輿論全盤否定、兩岸關係歷來最差」,賴清德意欲調整執政團隊,然而他眼下今後繼續嚴重龜裂中的政治破產,還有任何一線曙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