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伊份糉子疑現創可貼,牽出“代工廠”五芳齋
端午節消費旺季臨近,本應是糉子銷售的黃金時期,來伊份出售的糉子產品卻因食品安全輿情引發關注,還牽連另一家上市公司。
5月12日早間,來伊份(603777.SH)發佈公告,稱關注到公司蜜棗糉產品的相關輿情,管理層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專項工作小組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覈查。
公告中,來伊份稱關注到輿情的第一時間已啓動全鏈路調查程序,並積極與相關消費者溝通,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得到保障。同時,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棗糉產品,消費者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並可得到相同金額的額外補償。
其強調,後續調查結果會及時向廣大消費者公佈。
涉事產品已下架
這場風波的導火索,是5月10日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則視頻。江蘇宿遷的蘇女士在視頻中稱,她在給孩子餵食來伊份蜜棗糉時,發現糉子裡藏有疑似帶血的創可貼異物。
視頻發酵後,迅速引發市場關注。不少公衆擔憂,若異物真爲帶血創可貼,其中可能攜帶的病原體等物質,或將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事件的嚴重性遠超普通食品異物問題。
面對質疑,來伊份方面解釋,糉子的加工過程中,每道工序均設有專崗、專職檢驗人員。對於生產中員工使用創可貼的管理,工廠設有專人專崗對車間人員檢查傷口異常情況,如發現傷口明確規定不得參與裹糉等與食品直接接觸的相關環節,其餘非直接接觸環節如需要會有專崗人員發放工廠專用的藍色金屬材質創可貼同時佩戴專用一次性藍色食品級手套作業,專用創可貼可通過金屬探測有效識別,避免管理的漏洞,並在當班生產結束後統一回收做好記錄,同時確保可追溯。
目前,記者在淘寶、抖音等電商平臺的來伊份官方旗艦店內,搜索“糉子”關鍵詞,已無法查詢到相關商品信息。
記者走訪來伊份上海浦東門店發現,多種口味的糉子產品仍在售賣,且被擺放在門店入口醒目位置。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涉事批次(2025年4月2日)蜜棗糉已經全部下架,在售的爲新批次產品。
此次食品安全事件不僅引發消費者擔憂,也爲來伊份的經營現狀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作爲“零食第一股”,其近些年來發展已逐漸顯露頹勢。
財報顯示,2022年—2024年,公司營收依次爲43.82億元、39.77億元、33.7億元,分別下滑9.25%、15.25%;歸母淨利潤依次爲1.02億元、0.57億元、-0.75億元,分別下滑44.09%、231.94%。
聚焦2024年,來伊份的堅果炒貨及豆製品、肉製品及水產品、糖果蜜餞及果蔬等幾大核心品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最小的也超8%。
不僅產品銷售遇冷,其渠道也在收縮。
來伊份以線下門店銷售爲主,截至去年末,公司門店總數3085家,較上年末減少600家,縮水16.28%。其中直營門店減少425家。與之對應的是,去年來伊份門店零售收入爲20.2億元,同比下滑21.39%。
“五芳齋生產”
除了來伊份,此次事件還牽扯到生產廠家。
有消費者在評論區質疑,來伊份這款糉子與五芳齋(603237.SH)可能是同一家生產工廠。
記者隨即聯繫五芳齋,公司工作人員迴應稱已關注到這個情況,目前還在覈實中。
隨後,代工消息得到證實。來伊份總裁鬱瑞芬向媒體承認“這款糉子是在五芳齋生產的”。
她還表示,來伊份對所有合作伙伴都管理嚴格,找的行業一流專業公司生產,目前我們的品控負責人、供應鏈負責人都在工廠中,工廠也非常重視,正在排查各個環節的問題。
或受此事影響,5月12日,五芳齋股價低開,最終報收21.04元,下滑1.54%。
作爲A股“糉子第一股”,糉子爲公司第一大單品,去年該系列收入15.7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72%以上,同比下滑18.64%,是所有品類中下滑幅度最大的。
糉子銷售不利,直接拉低了五芳齋業績,去年公司營收22.51億元,同比下降14.57%;歸母淨利潤1.42億元,同比下降14.24%。而今,端午前夕又曝出重大輿情,無疑給五芳齋今年的業績蒙上陰霾。
此外,來伊份的糉子代工廠或許不止一家。
記者留意到,社交平臺上,網友2023年、2024年發佈的來伊份糉子視頻細節顯示,委託單位爲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受委託單位爲嘉興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後者爲上市公司煌上煌控股子公司,“真真老老”也是中國知名糉子品牌之一。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