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說不出談判內容? 旅美學者分析「符合邏輯」:沒真正磋商

總統府1日召開「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記者會」,賴清德總統(見圖)強調,20%從一開始就不是臺灣談判的目標」,目前談判已完成技術性磋商,但因最終的總結會議還沒有進行,所以並沒有得到最終的結論,這就是暫時性關稅的由來。(郭吉銓攝)

對於白宮今(1)日公佈臺灣修正後對等關稅爲20%,總統賴清德強調這是「暫時性稅率」。旅美學者翁履中直言,所謂「暫時性」,有可能是臺灣根本連好好跟對方談的機會都沒有,沒有機會坐下來跟美方對話,多半是會面的形式向美方表達可以配合互惠的條件,美方還沒有時間思考,所以稱爲「暫時性」。

白宮今(1)日揭曉針對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其中臺灣爲20%,比日韓15%高。總統賴清德於中午11時30分開記者會強調,美方是先對臺灣公佈20%的「暫時性稅率」,後續仍會協商,只要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並指「20%不是我們的目標」。

「暫時性關稅」是什麼意義?旅美學者翁履中今(1)日分析,「暫時性」有兩個可能,一是美國對臺灣要求的投資金額或開放項目,臺灣沒有辦法接受或不能接受,沒有辦法吃下來,這是第一個可能。

第二個可能是,對臺灣比較不利的是,美國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時間和臺灣好好坐下來談,亦即,臺灣和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有多少次是真正坐下來磋商數小時?

翁履中提到,有一種叫「會面」,也就是美方談判代表根本沒有特別花時間,只給15、30分鐘會面,聽臺灣願意給什麼條件,同時告知美方的期待。這並不是真正坐下來的磋商,就只是告知,臺灣根本連好好跟對方談的機會都沒有。

這是否代表美方完全放棄臺灣?翁履中直言,不是,因爲臺灣排在很後面,且對等關稅不是最重要的,「232國安條款」纔是重點。

翁履中說,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已經花時間坐下來磋商,但是談不攏。但川普團隊都是商場大鱷,若談不攏,會直接把臺灣列在懲罰羣組,例如加拿大和印度。

翁履中認爲,合理推測是第二種可能,臺灣沒有機會坐下來跟美方對話,多半是會面的形式向美方表達可以配合互惠的條件,美方還沒有時間思考,所以稱爲「暫時性」,臺灣的處境比較偏向後者。

至於要暫時多久?翁履中說,第一個可能是,「232條款」8月中公佈後,川普有90天的時間決定。換言之,「232條款」公佈後,再加90天,是臺灣的緩衝時間。第二,如果美方認爲臺灣是影響美中談判的一個變數,美國或許會考慮在美中談完之後,再來處理臺灣問題,這時可能也會拖延到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