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過境美本土? 美中關係是變數

南華早報報導,美中關係若相對有所改善,美方可能基於不願影響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臨時取消賴清德過境安排。圖爲川普(左)與習近平2019年在大阪會晤。美聯社

賴清德總統傳將於八月出訪我拉美友邦,並將過境紐約及達拉斯,總統府表示如有確定會適時向國人說明。如成行,將是賴總統上任後第二次出訪友邦,第一次是去年十一月訪問南太平洋友邦,過境夏威夷和關島,這次有望過境美國本土。一如以往,我元首出訪的重頭戲不在友邦,而在過境美國的城市與規格,其間又牽扯着美國與中國複雜的關係。

巴拉圭總統潘尼亞在接見我外交部長林佳龍及企業代表團時表示,賴總統將於下個月來訪,巴國也會堅定支持臺灣。接着,更有消息指出,賴總統將過境紐約出訪巴國,接着轉往中美洲邦交國瓜地馬拉及貝里斯訪問,回程借道達拉斯返國。若訪問行程照媒體所言,將說明臺美關係不容置疑,但在川普執政下仍存有變數,可從下列四點後續發展觀察之。

首先,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剛結束在馬來西亞的會面,雙方皆表示會談具有積極、務實與建設性。魯比歐更表示川普與習近平會面的可能性很高,外界鹹認,雙方可望在十月於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會上見面;但亦有可能川普接受習近平邀請,出席九月大陸舉辦慶祝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的活動。若這一段時間美中並無太大矛盾發生,賴總統的過境地與規格可能還有變數。

其次,美國尚未公佈對臺灣的對等關稅,但各界的臆測大多不利於臺灣。臺幣升值,投資阿拉斯加天然氣,中油投資美國頁岩油,更遑論大量採購美國武器,臺廠大舉至美國設廠,臺灣可說已展現相當「對等」的誠意,顯然川普政府認爲還不夠,所以纔有臺美關稅「握手協議」的報導出現。假設美國藉由賴總統出訪拉美,提出我國需放行美國牛、豬、汽車等商品進口爲條件,屆時賴政府對內將面臨民意的責難。

再者,林佳龍帶領慶賀投資考察團前去巴拉圭,美事一樁。潘尼亞率先透露賴總統本次出訪的消息,相信巴國抱有很大的期望。賴清德任副總統訪問巴國時,承諾設立的「臺巴智慧科技園區」已在東方市運作,加上多年來臺巴間在科技教育、醫療管理、電動巴士等合作計劃皆有成果。藉由賴總統的到訪,巴國可提出擴大臺巴在半導體、智慧運用、冷鏈物流等多方合作計劃。

最後,巴國是臺灣目前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雖然執政的紅黨對臺灣友好,然多年來反對黨及企業界,一直存在與大陸建交的聲音,也迫使潘尼亞多次強調希望與大陸擴大經貿關係,但不會損及臺巴關係。中共透過各種管道,希望巴國能轉向北京,其中南方共同市場即是一個國際施壓的場所,巴西則扮演重要角色。

巴西與美國的關係短期難有改善機會,近期與巴國又有雙方共有「伊泰普」水力發電廠的分潤問題。潘尼亞能否頂得住內外壓力,尚待觀察。

賴總統出國拚外交,國人絕對支持,但仍須提防川普反覆無常的性格。無論美國國會、國務院、國防部再如何友好臺灣,都無法力抗川普的意志,未來三年多我國要謹慎對應川普的無常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