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費隨袋徵收推動不易 市府加強溝通
走出雙北,桃園市、臺中市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但付費購買專用垃圾袋難推廣。
桃園市府明年元旦邁出第一步,環保局表示,目前垃圾費隨水費徵收,改隨袋徵收後,三口之家每年可省200至400元。不少民衆認爲,專用垃圾袋尺寸固定、不便利。
「很多人不知道早就在付垃圾費!」桃園市環境管理處長張書豪說,目前垃圾費隨水費徵收,每度收3.7元,用多少度水就會收多少垃圾費,但用水量與垃圾量無相關性,從使用者付費角度來看,隨袋徵收才符合公平原則。
桃市府表示,針對明年第一階段推動,設計33公升、75公升、120公升共3種尺寸,參照雙北以每公升0.36元計算;以三口之家計算,若作好垃圾分類,減少垃圾袋使用量,每年可以節省200至400元處理費。
臺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雙北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垃圾約減量2成,民衆負擔的處理費更便宜,但要扭轉民衆觀念不易,需要花更多時間溝通,將加強宣導。
有臺中市民說,垃圾費隨袋徵收省不了多少錢,但買專用垃圾袋很麻煩,尺寸規格固定,若垃圾不多,爲了遷就袋子大小,還得把垃圾堆在家中,乾脆隨水費徵收就好。
臺中市議員陳淑華認爲,前市長鬍志強任內也曾研議此事,但未曾實施,新政策各有得失,市府應着重政策各面向對外溝通,不論價格、便利性或垃圾袋鋪貨通路等,都要考慮民衆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