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別吵了!溢流後關鍵1小時 中央及地方做了什麼?
沒在立即撤離警戒區內的光復市區,在堰塞湖壩體溢流後,短短1小時救災淹沒。 (中時資料庫)
熟悉場面又來了。歷次臺灣發生重大死傷天然災害,當民衆還陷在水深火熱現場,中央單位、地方政府、藍綠政黨就開始打起口水仗,互批責任歸屬,這種鏡頭,我們還要看多久?花蓮光復水災也是如此。溢堤前,中央及地方都已做到應盡責任,但若要究責,請從堰塞湖開始溢流,到洪峰抵達光復市區這一小時內,中央及地方到底做了什麼開始。
撤離民衆,說得容易,做起來比登天還難,這麼多年來,哪一次天災確實一次做到?問題出在中央沒預警?地方政府沒徹底實施?還是民衆消極無視?
依照中央災害防救法規定政府與地方政府權責劃分,就可以一一檢視,這次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傷亡,誰做到了哪些部分?誰沒做到?民衆真正聽從勸離了嗎?
依照先前各單位公佈資訊,中央氣象署於22日就預估樺加沙颱風將對花蓮山區帶來500至800毫米的累計雨量,逼近堰塞湖溢頂範圍,並研判湖水自壩頂溢流,可能影響下游光復、萬榮、鳳林12個村落共1800戶居民。
林保署花蓮分署也在22日上午7時,依據堰塞湖應變機制發佈紅色警戒,同時請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針對預估受影響範圍居民啓動強制疏散撤離,花蓮縣啓動預防性疏散,下游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共列管1837戶、實居8524人,並設置3處收容所,輔以依親與垂直避難等分流。
到此爲止,要給中央及地方政府、撤離民衆一起拍拍手,大家都規定做到了,也保住了寶貴的生命。
問題來了,警戒區沒事?警戒區外出大事了。爲何這次死傷者都集中在警戒區外的光復市區呢?主要是光復市區並未在強制撤離範圍內,試問全國大衆?如果沒有「法律約束性」下,又沒在「法定公佈撤離警戒區內」,哪一位民衆願意離開家園?
真正要探究的是,23日下午2時50分,壩頂發生溢流,首波洪峰於3時8分衝到馬太鞍溪橋,約3時半左右橋樑遭沖斷,4時許土石泥流溢淹至光復市區。
比起海嘯只有短短几分鐘預警,昨天的狀況,至少還有一個小時。這1個小時間,是否有單位發現溢流狀況比「預估還要嚴重」,併發布警報,對尚未撤離的光復市區民衆,進行廣播預警,並實施緊急撤離。
如果這一小時內,光復市區內的民衆都沒有接收預警資訊,甚至大水已經衝到腳下仍不知情,該檢討的,就是這一小時內所有中央及地方單位的處置措施,其他的,別再吵了,好好先照顧災民纔是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