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連結科技傳愛 清大國際志工團帶二手電腦與AI教育抵達非洲

清大國際志工史瓦帝尼團克服重重困難,將科技教育帶給當地的學生。圖/清大提供

成軍18年的清華大學國際志工團今年暑假擴大規模,30名科技志工將帶着募來的231臺二手電腦,前進非洲坦尚尼亞、史瓦帝尼、肯亞與莫三比克4國推動資訊教育,清大指出,學校30名志工已在兩天前陸續抵達非洲,展開今年暑假的科技教育任務。

清大指出,今年出團最大的突破就是融合AI教育,針對各地不同的軟硬體條件,規畫出相應的教案和教材,期盼在志工團離開後,非洲孩子依然能繼續接觸寬闊的數位世界。

清大說,學校陸續接獲志工們從數千公里外傳來的動人見聞,比如最早出發的坦尚尼亞團在一所小學教課時,發現總有一名小男孩靜靜站在教室外聽,後來才知小男孩Crayton所在班級並沒安排資訊課,但他卻十分渴望學習。

志工們熱情地邀請Crayton進教室參與,後來也驚訝發現他才11歲,卻已自學國中化學,甚至涉獵電子軌域。可見不論怎樣的環境,都澆不熄求知的心。

另外,肯亞及莫三比克先行團則向當地孩童介紹電腦、相機和臺灣的書法文化,沒想到師生對相機的興趣格外濃厚,原來當地人多半隻在書上看過相機,很少有機會實際接觸。志工們說,看着孩童們在鏡頭前露出燦爛的笑容,又擺出各式各樣的拍照姿勢,志工團決定將相機留下,方便他們紀錄對生活的熱愛。

肯亞及莫三比克先行團還拜訪了清大姐妹校Dedan Kimat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志工們口中「肯亞爸爸」Eddy的帶領下體驗肯亞文化,持續用愛佔據非洲。

史瓦帝尼團此行克服了種種難關,不只班機接連出狀況,到了當地更發現電腦教室沒、有、電,斷斷續續的供電系統讓教學變得困難,也迫使他們放棄原先在教室電腦以桌機教學的計劃,改讓小朋友們分組看簡報,並用助教的筆電來練習操作。

清大說,今年最特別的,是史瓦帝尼團將舉辦AI教師工作坊,教導當地教師將ChatGPT和Canva等數位工具用於課堂教學,同時爲學生開設媒體識讀課程。團長林昱希表示,團隊設計了模組化、可在低資源環境下使用的教材,希望在志工離開後,資訊課程仍能持續推動。

清華國際志工團自2007年成團,足跡遍及非洲、中美洲及亞洲等8個國家,累計超過7百位清大學子赴海外服務,更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海外志工服務團隊特優獎等多項肯定。

清大國際志工肯亞暨莫三比克先行團與當地師生留下合照。圖/清大提供

清大國際志工坦尚尼亞團志工授課時注意到靜靜站在教室外的Crayton,邀請他與大家一同學習。圖/清大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