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 業務增長迅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期待3.0版本推出|2025全國兩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龐成 北京報道
“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是國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的重要舉措。
“跨境理財通”於2021年9月正式啓動,並於2024年2月推出2.0版本。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13.64萬人,境內試點機構跨境匯劃資金994.74億元。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陳振英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專訪時表示,“跨境理財通”業務啓動三年多來,業務增長迅速,投資者積極性不斷提高,爲香港金融業界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對強化香港作爲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陳振英建議,可在現有的“跨境理財通”2.0版本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個人投資額度、擴展產品範圍、優化銷售程序等,迭代推出3.0版本,以進一步釋放大灣區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資產配置功能,促進大灣區要素高效流通。
南方財經:今年全國兩會,你關心哪些方面的話題?
陳振英:今年全國兩會,我重點關注幾個話題:一是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二是通過制度創新簡化前海企業跨境融資流程;三是擴展內地與香港支付系統互聯至企業間的小額支付;四是促進港澳青年創新企業與前海合作區落地轉化項目並提供上市便利;五是允許內地養老第二、第三支柱資金投資香港常規公募基金。
另外,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擴大內需是應對外部衝擊的有效途徑。因此,今年兩會我比較關注和期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擴內需、穩增長的相關舉措;此外,我也將繼續關心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議題。
南方財經:你一直關注“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發展。如何評價“跨境理財通”自啓動以來的整體情況?
陳振英: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自2021年9月正式啓動,並於2024年2月推出“理財通”2.0服務,在投資者准入條件、參與機構範圍、合資格產品範圍及投資者個人額度等方面作出優化。
根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公佈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底,“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達13.64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5.17萬人、內地投資者8.47萬人,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994.74億元人民幣,可見“跨境理財通”在有效促進跨境資金流動、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跨境理財通”的“南向通”劃撥資金主要投放於高息存款,而“北向通”劃撥資金比例仍不高。隨着內地投資者對更高額度和更優資產配置管道的需求日益迫切,我認爲需要進一步優化計劃,推動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跨境理財選擇。
南方財經:你曾多次提到希望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推出3.0版本。今年有哪些期待?
陳振英:我期待,在現有基礎上,從個人投資額度、產品範圍、銷售程序等方面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業務,推出“跨境理財通”3.0版本。
在放寬投資者准入條件方面,爲了讓更多大灣區居民能夠參與“跨境理財通”,可以進一步放寬對內地個人投資者的參與門檻,包括進一步提高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增加更多金融資產准入的可選條件。
在拓寬業務試點範圍方面,可進一步擴大合資格的投資產品種類,包括進一步擴大、豐富“南向通”產品類型及數量,以覆蓋更多的投資選項。
此外,還要進一步細化境內銷售機構、境內合作機構的行爲規範,確保金融機構能爲大灣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理財產品及其風險。
南方財經:這需要內地和香港在哪些方面做好配套措施?
陳振英:“跨境理財通”的優化不僅涉及具體的產品和服務調整,還需要兩地金融監管部門加強合作,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持,才能保證其順利運行並達到預期效果。
對此,兩地監管部門應加強溝通和協作,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和透明度,共同制定並執行有效的監管框架;建立高效的資訊交換系統,以便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還需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改善用戶體驗,如採用線上開戶、遠端購買產品等便捷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手續和等待時間。
此外,兩地還需確保相關法律法規能夠適應“跨境理財通”的發展,特別是在投資者保護、反洗錢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強化對跨境資金流動的風險管理,防止非法資金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