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優良率躍升至95.9%,改善幅度居全市首位 龍華綠色發展經驗入選全省典型案例

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日前廣東省委改革辦發佈65個廣東省基層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其中,深圳龍華減污降碳綠色發展案例入選,爲深圳市生態領域唯一獲評案例。近年來,龍華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通過創新政策、追求質變、聚合效能等多維度舉措,全力開拓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新路徑,奮力打造綠美龍華新樣板,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龍華區空氣質量顯著改善,優良率躍升至95.9%,改善幅度居全市首位,PM2.5、PM10濃度分別降至18.5、35.1微克/立方米,藍天白雲成爲常態;水環境煥然一新,國考觀瀾河企坪斷面水質提升至地表水Ⅱ類,觀瀾河榮膺廣東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牛湖水碧道入選2024年度省級綠美碧帶建設項目。

壓實責任,將空氣質量優良率列入關鍵績效指標考覈範疇

減污降碳,政策引領。龍華區以“政策牽引、機制保障、激勵驅動”三位一體改革思維,構建“縱向貫通、橫向協同、全域覆蓋”的減污降碳治理體系 。

該區構建跨部門聯動機制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創新制定首個區級以減污降碳爲核心的工作方案,並建立“1+1+2+N”“雙碳”政策矩陣,實現能源供給、工業、住建、生態、交通等重點領域全覆蓋。

在目標考覈方面,龍華區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將空氣質量優良率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區級關鍵績效指標(KPI)考覈範疇。2024年轄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突破95.9%,PM2.5年均濃度降至18.5微克/立方米,環境信訪投訴同比下降49.8%。

在獎勵機制方面,爲激發市場內生動力,龍華區構建“市級引導+區級配套”雙層獎補體系,促進企業綠色發展與政策。

靶向攻堅,尋求多領域減污降碳協同突破

5棟百米高樓,共6028個獨立模塊、2740套保障性住房,僅用一年時間建成!位於龍華區的華章新築項目,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成爲全國智能建造樣板項目。這是龍華區以工業綠色升級、建築智慧轉型、交通能源革新爲突破口、構建“產業——建築——交通”多領域協同治理體系,釋放新質生產力潛能的一個縮影。

在工業領域,以指標體系激活工業綠色轉型新動能。創新構建覆蓋能源、大氣、廢水、固廢等多維度工業減污降碳協同評價指標,完成30個工業園區和100家重點企業“一園一策”“一企一檔”精準畫像,靶向整改高耗能環節,成功孵化2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在建築領域,以數智賦能打造智慧建築管理新範式。完善數字欒生城市平臺,深化BIM/CIM技術應用,推動公共建築物聯感知統一納管,建設全域“物聯網”“視聯網”體系,建成全國首個混凝土模塊化高層建築華章新築項目,觀瀾公共文化中心等8個項目成功申報市級智能建造試點項目。

在交通領域,以清潔能源引領綠色交通生態新體系,打造“車一樁一網一儲”四位一體新能源交通系統,推動綠色交通生態向更高水平邁進 。

標杆示範,打造多域聯動減污降碳協同樣板

龍華區依託國家、省生態文明領域各類創建、試點工作,全方位、多層次、一體化打造減污降碳新質生產力標杆典範,引領區域綠色改革發展浪潮。

探索“經濟+生態”近零碳轉型體系,打造綠色發展新模式。打造12個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項目,涵蓋智能製造、綠色建築、低碳交通等多元場景。其中,華潤三九觀瀾基地通過建設分佈式光伏系統、完成中央空調AI智能控制系統改造、投用水蓄冷裝置等系列工程,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2410.06噸,碳排放總量下降46.1%,碳排放強度下降42.7%。

探索“數字+生態+產業”協同發展機制,開闢兩山轉化新路徑。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實現減污生金、降碳添金。觀瀾河智慧流域管控系統採用“5G+區塊鏈+無人機智能巡檢”技術,構建“空-天-地”物聯網流域巡查體系,佈設68個智能感知終端,有效提升流域污染溯源精準度,優良河長比例提升至84.9%。

探索“人工智能+資源循環”創新工作範式,樹立可持續發展新標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觀瀾工廠作爲首家“可持續燈塔工廠”,運用工業物聯網技術對原料實施動態監測,精準識別高排放環節,實現生產原料中回收材料含量增加到75%,碳排放量減少了24%,供應鏈碳排放量減少了42%。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