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拍直擊烏山頭水上「浮動光電板」 水庫迴應澄清了
烏山頭水庫設置11.5公頃光電板,引發民衆憂心與質疑。(曹婷婷攝)
經濟部水利署推動在臺南烏山頭水庫建置水面型浮動太陽光電設施計劃,近期因大規模光電板鋪設於水面,引起部分民衆對水質變化及自然景觀破壞的疑慮。最新消息傳出,「烏山頭水庫」遭爆約有11.5公頃光電板鋪滿湖面,引發當地居民質疑。不過,烏山頭水庫也提出澄清,強調光電板所佔面積很小,且對用水安全無虞。
這項計劃由水利署列管,嘉南農田水利會負責公開招標,規劃容量約13兆瓦(MW),佔地約13公頃,預估每年可發電1,700萬度,減碳量約8,906公噸。最終由新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興業綠能公司取得標案,並於2022年5月投入運作。
烏山頭系統水庫原本上頭無光電板。(資料照/南水分署提供/寶智華臺南傳真)
《中天新聞》6日報導,有當地經常在水庫捕蝦的阿伯指出,曾看見業者派員清潔光電板,但並不清楚清洗時使用的藥劑或方式是否可能影響水質,對官方宣稱「無毒、安全」仍抱持懷疑態度。部分遊客則反映,原本波光粼粼的湖面如今鋪滿大片深色光電板,視覺衝擊明顯,影響了水庫原有的自然景觀。《中天新聞》記者也實地探訪發現,通往烏山頭水庫的道路崎嶇,沿途多竹林且缺乏照明;而從高處遠望,約11.5公頃的水面已鋪上光電板,整體畫面與過去截然不同。
日前國家地理攝影比賽曾評選廢棄光電板成爲冠軍作品,太陽能板回收成爲熱議話題。(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報導引述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及江南管理處說明,「水面型太陽光電」是配合中央推動綠能減碳政策的重要措施。以烏山頭水庫爲例,年發電量約1,700萬度,可供應超過4,900戶家庭使用,減少碳排放並提升綠電比例。官方強調,使用的光電板材料安全、無毒,不會釋放有害物質,也不會對水質造成污染。
然而,居民認爲官方數據偏重理論評估,欠缺長期監測結果,難以完全消除疑慮。而浮動式太陽能因不需與農地競爭,被視爲土地有限國家發展綠能的趨勢。目前全臺已有13座水庫納入規劃,其中包括新竹寶二、金門金湖、雲林湖山、嘉義內埔子、高雄鹽水埤與阿公店等6座已完成並聯發電,總裝置容量達35.954MW,其中以高雄阿公店水庫的9.99MW最具規模。
在臺南,除了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也計劃建置約24.6公頃的光電設施,目前正進行公開招商。若未來實施,臺南地區將擁有兩座大型水庫參與綠能發電。而這是屬於政府「再生能源發展計劃」與2025非核家園能源轉型目標的一環,官方希望藉由水域太陽光電補充綠電供應。
能源專家指出,浮動式光電板具有提高水體遮蔽率、減少蒸發、同時不佔用農地等優點,但若缺乏完整環境監測與風險控管,仍可能影響生態系統。建議主管機關應建立長期追蹤機制。
而烏山頭水庫光電也提出三點澄清:
一、烏山頭水庫上爲農業部農田水利署管轄,水庫內的浮力型太陽光電系統,主管機關亦爲農田水利署。根據2019年的公開資料顯示,水庫水位面積約980公頃,本案僅佔約1.3%,不需辦理用地變更,並依規定取得經濟部能源署電業籌設許可。
二、本案場規劃其案場浮筒材質系由韓國水資源公社提供技術協助,該公社擁有業界最多之飲用水水庫實績,其產品通過韓國國家水質檢驗標準,同時浮筒材質符合自來水管相同的材料標準與衛生標準。浮筒上方的太陽能板不會直接接觸水面,且外觀由玻璃和鋁框緊密貼合,清洗時僅能用清水,不會產生任何有毒物質。
三、臺北市政府2019年於長興淨水廠池頂,興建太陽光電設施,並宣稱兼具發電、防塵、抑藻、減碳等多重功能。高雄阿公店水庫亦有水面太陽光電設置,相關案例遍佈世界各國,對飲用水品質不具影響,請民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