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浮動式太陽光電板釀水質疑慮? 阿公店水庫現況曝

《中時新聞網》詢問經濟部水利署,並整理出「浮動式太陽光電板」政策來龍去脈與相關安全機制、監測模式,揭露「先行者」阿公店水庫現況。(取自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臉書)

「浮動式太陽光電板」近日成爲關注焦點,烏山頭水庫遭爆鋪上太陽光電板,引發飲水安全疑慮,烏山頭水庫也急着澄清該光電板佔水庫面積極小,且其材質安全不影響水質。然而民衆心中疑惑仍難完全消除。對此,《中時新聞網》詢問經濟部水利署,並整理出「浮動式太陽光電板」政策來龍去脈與相關安全機制、監測模式,揭露「先行者」阿公店水庫現況。

水庫爲何會鋪上光電板?主因爲能源政策使然。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的太陽能推動政策,臺灣預計在 2025年(114年) 太陽能總裝置容量要達到 20GW。其中,屋頂型太陽能佔 6GW,地面型則佔 14GW。在地面型當中,由經濟部主導的部分大約有 5GW,而屬於水域型光電(設在水面上的案場)則由水利署負責推動,目標爲 0.138GW(約138MW)。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場爲阿公店水庫,早在 2019年(108年)6月已完工啓用,裝置容量約 9.99MW。

各部會推動地面型光電目標量配置。(圖/經濟部水利署獨家提供)

而該政策一直持續推動。水利署說明,截至 2024年底(113年底),在與各水域管理單位合作(包括縣市政府、臺灣自來水公司、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及水利署所屬機關)後,全國共完成 78件水域型光電案場,裝置容量已達 154MW,超過原定目標,因此目前暫時沒有新增案場規劃。

至於近期外界討論的烏山頭水庫光電案,則屬於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管轄,不在水利署負責範圍內。該案場在 2022年(111年)5月竣工並商轉,裝置容量約 13.7MW,是目前全臺最大的浮動式太陽能光電場。

經濟部推動地面型光電項目及分年目標量。(圖/經濟部水利署獨家提供)

水利署強調,以阿公店水庫來說,設置前依規定申請,南區水資源分署在招商完成、選出得標廠商後,業者必須依照《阿公店水庫蓄水範圍及申請許可事項》的規定,向南水分署提出申請。

申請內容要寫清楚太陽能板的設置容量與範圍、施工與營運計劃、安全措施、水污染防治方法等,並且明文規定不能污染水源、也不得破壞原有結構。

水利署強調,浮在水面的太陽能板主要由矽晶電池組成,外層有玻璃與鋁框密封包覆,不會溶出液體或釋放有毒物質。支撐太陽能板的浮筒則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製成,這種材質能抗酸鹼、抗紫外線,長期泡在水裡也不會釋出有害物質。

爲了保護水庫水質,清洗太陽能板只能用清水,平時板面上如果有灰塵或鳥糞,先用長柄拖具擦拭,再以清水沖洗,全程禁止使用化學清潔劑或溶劑。

水利署說,阿公店水庫會每月檢測水質一次,檢測地點包括太陽能板周邊區域,至今結果都符合乙類地面水體標準,沒有發現異常。

而阿公店水庫的光電板使用面積約14公頃,只佔整個水庫蓄水範圍(405公頃)的約3.5%。

水利署指出,阿公店水庫的浮動式太陽能板,在設置時有考慮到水庫安全與防洪功能。爲了不影響原本的蓄水設施,也不妨礙颱風期間的排洪作業,光電板特地安裝在水位變化較小、比較穩定的區域,並避開主要入流水道,也不會破壞原本的河道底部。

錨固定方式採用「沉錨+岸邊錨定」雙重設計,讓整體設備能牢牢固定、不會隨水漂動。在設置前,系統還要通過風洞測試、錨定力計算和拉力測試等多項檢驗,確保結構穩固。水利署說,目前的設計可以抵抗高達 17 級強風。

另外,水庫也設有遠端監控系統,具備自動警報功能,每天都會自動回報設備運作狀況。管理單位也會定期、甚至不定期進行現場檢查,確保整體運作安全。

此案也被視爲水域光電設施的安全典範。

至於浮動式太陽能電板從哪來?如何建置?水利署指出,水庫的浮動式太陽能電板,都是由水庫管理單位透過招商方式讓民間業者來建設和營運,管理單位本身不需要額外編列經費。由於太陽能板設在水面上,底下有水體可以幫忙降溫、散熱,因此發電效率比一般地面型太陽能還要好。

以高雄阿公店水庫爲例,這個案場的年發電量約1,250萬度電,大約能供應3,400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同時每年可減少約7,500噸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相當友善。

而水庫管理單位則依據廠商實際發電量收取權利金。以目前能源署公告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來看,太陽能每度電的收購價約落在3.5至5.7元之間,換算下來,阿公店水庫每年可爲管理單位帶來 約550~600萬元的收入。

不過,日常飲水來源的水庫上方鋪上光電板,的確會讓民衆憂心;水利署的說明能否安定人心,仍值得外界持續關注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