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週末補眠能舒緩焦慮?超過「這時數」反而更嚴重

圖/ChatGPT生成

週末能睡到自然醒,是不是人生最幸福的小確幸?對青少年而言,更是難得的救贖。平日被鬧鐘轟炸,課業、補習、社團一樣都不少,晚上又偏偏難早睡,結果每天都在虧欠睡眠。難怪一到週末,牀立刻變身最忠誠的好朋友。

更棒的是,研究發現:週末補眠確實能幫助緩解焦慮--但有個關鍵條件,就是別睡超過兩小時!

睡眠與焦慮的微妙關係

來自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心理學研究生金昭晶(音譯,Sojeong Kim),利用「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研究」(Adolescent Bra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udy)的數據,追蹤近1900位 12~15 歲青少年。這個年紀的孩子,通常正好進入「晚上難早睡、早晨難起牀」的睡眠黑洞期。

研究團隊分析 Fitbit 智慧手環記錄的睡眠數據,並比對問卷中孩子們的焦慮與憂鬱狀況。結果相當戲劇化:

換句話說,睡覺就像調味料,放一點剛剛好,倒太多就會翻車!

爲什麼睡太多反而焦慮?

金昭晶懷疑,這跟「社會性時差」(social jet lag)有關。所謂社會性時差,就是你的身體時鐘被硬生生搞亂,好比平日每天清晨六點爬起,週末卻一口氣睡到中午。這種大落差會讓大腦像跨時區旅行一樣,陷入昏沉與不安。

研究雖然沒有證實憂鬱與補眠的直接關聯,但焦慮卻和睡眠長短的差異密切相關。由於焦慮通常比憂鬱更早在青少年時期冒出頭,這結果倒也合理。

觀察研究的限制

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睡眠專家克里斯多福.戴普納(Christopher Depner)提醒,目前這只是「觀察性研究」,研究者只是蒐集孩子們原本的睡眠習慣,並沒有刻意控制變數或安排實驗。如果能進一步讓受試者按照不同補眠計劃行動,再追蹤心理健康,才能更確定兩者的因果關係。

週末補眠,剛剛好就好

對青少年來說,週末適度補眠確實能幫助舒緩焦慮,但一旦睡過頭,可能就會有反效果。多睡一點沒問題,但最好別超過兩小時,否則身體時鐘就像被硬生生調時差,反而讓心情更不安穩。

所以下次週末想要躺平?儘管去吧!只是記得設定鬧鐘──不是要你早起寫功課,而是避免「多睡害更多」。畢竟,剛剛好的賴牀,或許纔是青春期心靈最實惠的減壓方式。

(本文出自2025.08.27《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