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臀部對稱傷口疑染HPV 醫分析病竈:仍須採檢確認

▲柯文哲遭妻子透露臀部出現對稱傷口,資料照。(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柯文哲以7千萬元交保後,陳佩琪在臉書透露柯臀部出現對稱傷口,自行診斷是HPV感染。醫師指出,HPV俗稱「病毒疣」長在生殖器就叫「菜花」,可以經過公共物品接觸傳染,出現在臀部且對稱分佈狀況較少見,且是否來自馬桶仍需採檢才能釐清。

陳佩琪在臉書透露柯臀部出現對稱傷口,他自己摸病竈,感覺起來有硬硬的一顆,就自我診斷是「疣」,是HPV病毒感染所導致的良性皮膚疾病。這遭反駁「牢房是蹲式馬桶怎麼會感染」陳佩琪還強調柯親口說用的是坐式馬桶,因無法取得酒精只能用衛生紙擦拭。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李政源表示,HPV最主要是透過接觸傳染,病竈位置多元,比較常見包含手掌、腳掌、臉部、生殖器周邊等,至於出現在臀部,雖然並非不可能,但通常不會只侷限在單一區域,且「對稱分佈」的狀況較少見,除非是同時對稱性接觸到病毒。他也強調,僅靠描述難以判斷是否HPV,臀部病竈也可能與壓瘡相關。

李政源也提到,病毒感染與個人抵抗力密切相關;若睡眠品質不佳、壓力過大,導致免疫力下降,接觸到病毒時就更容易發病。至於治療方面,病毒疣最常見的是冷凍治療,透過低溫破壞被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部分會搭配免疫藥膏、酸類藥物或三氯醋酸(TCA)。

李政源提醒,因病毒疣會透過接觸傳染,可能擴散到其他部位或傳給別人,建議不要摳抓或頻繁碰水,經常復發者去游泳池、溫泉、健身房最好自備拖鞋,避免赤腳踩地或共用毛巾、鞋子,接觸公共設施後也要確實洗手。

由於病毒疣不易消滅,一般酒精無效,需靠紫外線燈照30至40分鐘、沸水煮或1:100漂白水清消環境,不過一般衣物或物品上的病毒量不高,正常的皮膚也有免疫力能對抗環境中的病原體,並不必過度緊張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