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PV「唾液腺癌風險提高88%」 醫:口腔有傷勿口交

▲當口腔內有傷口切勿進行口交,以免因感染HPV而提高口腔癌、唾液腺癌的風險。(示意圖/取自視覺中國CFP)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後,透過口交或接吻傳播引起的癌症,恐不僅止於口腔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HPV感染者罹患唾液腺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88%;醫師說,口腔內若有傷口,應避免口交、接吻等親密行爲,同時建議男性也接種HPV疫苗,以降低相關癌症風險。

這項研究由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洪士涵與團隊進行,他指出,爲了解唾液腺癌和HPV的關聯性,團隊收集416名唾液腺癌病人及2080名對照者資料,詳細分析後發現,唾液腺癌患者曾感染HPV的比例爲10.8%,顯著高於對照組的6.2%。

此外,過去已知年齡、慢性病、吸菸、飲酒等因素,也都可能提高唾液腺癌風險,但研究團隊將這些因素排除後,發現只要感染HPV,罹患唾液腺癌的機率便將比未感染者高出88%。

洪士涵指出,過去研究多聚焦HPV與子宮頸癌、口腔癌相關,唾液腺腫瘤則長期被認爲以良性爲主,治療比較偏保守,但這項研究證實HPV與唾液腺癌之間也具有關聯性,不僅爲本土防癌策略提供新方向,有鑑於HPV感染增加,醫界對於頸部、腮腺等區域有無痛腫塊的個案,也應重新評估風險及處置方針。

針對民衆的預防,洪士涵則提出5點注意事項:

●口腔內若有傷口,應避免口交、接吻:HPV可經由皮膚與黏膜傳染,若口腔黏膜有破損、潰瘍、牙齦出血等情況,病毒更容易侵入體內,增加感染風險。

●減少高風險性行爲:落實避免多重性伴侶、正確使用保險套等保護措施。

●口腔或頸部出現無痛腫塊,應及早就醫:在HPV感染盛行逐年上升的情形下,最好透過超音波或細針穿刺等檢查,排除唾液腺癌可能。

●接種HPV疫苗不宜遲,男性同樣建議施打:目前9價疫苗已涵蓋多種與口咽癌、唾液腺癌相關病毒型別,不分性別都應思考接種以加強預防。

●公共場合注意口腔黏膜完整性:進出公共浴室、溫泉時,若皮膚或口腔黏膜有傷口,應避免傷口暴露,以降低交叉感染機率。

洪士涵提醒,HPV在歐美引起的頭頸部癌症已成防疫重點,臺灣應儘速提升疫苗覆蓋與風險意識,只要能在盛行率尚未飆升前加強防護,未來10至20年將可望有效降低癌症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