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關注老年衰弱防治共病

筆者是從事老年醫學臨牀工作多年的醫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容易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話題—— 老年衰弱與共病。

在日常門診中,我常常遇到這樣的老人:他們可能沒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但總覺得渾身無力、走路越來越慢,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體重也在不知不覺中下降。家人以爲是 “年紀大了自然衰老”,沒太當回事,直到一次輕微的感冒就引發了嚴重的感染,甚至需要住院治療,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其實就是老年衰弱的典型表現,而如果同時伴有多種慢性疾病,情況會更加複雜。

一、認識老年衰弱:不只是 “老了” 那麼簡單

很多人認爲,人老了身體變差是自然規律,沒必要過度干預。但從醫學角度來說,老年衰弱並非正常衰老的必然結果,它是一種多系統功能減退的臨牀狀態,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各個零件之間的協調性下降,導致整體功能大打折扣。

衰弱的老人就像走在薄冰上,任何一點微小的打擊 —— 比如一次普通的感冒、一場小小的摔跤,甚至是更換居住環境,都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醫學上稱之爲 “衰弱瀑布”。原本只是輕微的不適,卻可能迅速發展爲肺炎、骨折、大小便失禁,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那麼,如何判斷家裡的老人是否存在衰弱呢?我們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指標來初步判斷:

1. 減體重:過去一年內,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體重下降超過10斤。

2.易疲勞:覺得做任何事都很費勁,比如原來能輕鬆買菜做飯,現在沒做多久就覺得累得不行。

3.活動少:每天的活動範圍很小,除了吃飯、上廁所,大部分時間都坐着或躺着。

4.行動慢:走路速度明顯變慢,比如在平地上走 6 米,需要的時間比同齡人長很多,6米步速測試14s、女性>15s。

5. 握力小:比如擰不開瓶蓋、提不動稍微重點的東西,測握力男性

如果以上5個指標中出現了3個或3個以上,就可能存在老年衰弱的問題,1~2條爲衰弱前期,這些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衰弱專科門診進行評估和干預。

二、共病:老年健康的 “隱形殺手”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逐漸衰退,患多種慢性疾病的概率也會增加。我們把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的情況稱爲共病。比如,一位老人可能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關節炎等疾病,這在老年人羣中非常常見。

共病對老人的健康影響是“1+1>2”的。多種疾病相互影響、相互加重,不僅會增加症狀的複雜性,還會提高治療難度和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舉個例子,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如果同時有關節炎,因爲關節疼痛而活動減少,會導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難;而血糖控制不佳又會影響關節軟骨的修復,加重關節炎的症狀。此外,多種疾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之間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響藥效或增加毒副作用。比如,某些降壓藥和降糖藥同時服用可能會導致低血壓或低血糖,給老人的健康帶來極大隱患。

共病還會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多種疾病的症狀疊加,會讓老人感到身體不適、精神壓力大,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們可能因爲疾病的困擾而無法參與社交活動、無法照顧自己,逐漸與社會脫節,進而引發孤獨、抑鬱等心理問題。

三、老年衰弱與共病的“惡性循環”

老年衰弱和共病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往往相互促進,形成一個 “惡性循環”。

一方面,共病是導致老年衰弱的重要原因。多種慢性疾病會不斷損傷身體的組織和器官,影響身體的代謝和功能,導致肌肉萎縮、力量下降、活動能力減退等衰弱表現。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會導致呼吸困難,使老人活動受限,長期下來就會出現肌肉萎縮、體力下降,進而發展爲衰弱。

另一方面,老年衰弱會加重共病的病情。衰弱的老人身體抵抗力差,對疾病的耐受能力和恢復能力都明顯下降,一旦共病急性發作,病情會比非衰弱老人更加嚴重,恢復也更慢。而且,衰弱老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比如忘記服藥、不能按時監測血壓血糖等,也會導致共病控制不佳,病情反覆加重。

這種“惡性循環”會讓老人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生活質量不斷下降,甚至縮短壽命。因此,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是改善老年健康狀況的關鍵。

四、如何打破“惡性循環”:預防與干預是關鍵

雖然老年衰弱和共病的危害很大,但通過科學的預防和干預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延緩它們的進展,改善老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一)合理飲食,爲身體 “加油”

營養支持是預防和改善老年衰弱與共病的基礎。老人的飲食要做到營養均衡、易於消化,同時根據自身的疾病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1. 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蛋白質是維持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的重要營養素。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爲1.2-1.5g/(kg・d),比如一位60公斤的老人,每天應攝入72-90克蛋白質。可以多吃一些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牛奶、瘦肉、魚蝦、豆製品等。

2. 控制熱量和脂肪攝入:對於超重或肥胖的老人,要注意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避免食用過多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的加重。

3.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及粗糧、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同時對控制血糖、血脂也有一定的幫助。

4. 注意飲食清淡:減少鹽、糖的攝入,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糖的攝入量不超過25克。避免食用過鹹、過甜、過辣的食物,以減輕腎臟和心血管的負擔。

5. 少量多餐:老人的消化功能減弱,一次進食過多可能會引起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可以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天吃5-6餐,既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又能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對於存在吞嚥困難或進食量少的老人,可以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使用營養補充劑,如蛋白粉、腸內營養製劑等,以保證身體的營養需求。

(二)科學運動,增強體質

運動是改善老年衰弱、控制共病的有效手段。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平衡能力,從而延緩衰弱的進展,減少共病急性發作的風險。

1. 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和肌肉力量,是預防和改善衰弱的關鍵。老人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力量訓練項目,如舉啞鈴、彈力帶訓練等。剛開始時,重量和強度要小,逐漸增加。比如,舉啞鈴可以從1-2公斤開始,每次做10-15個,每天做2-3組。

2. 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體的代謝水平。適合老人的有氧運動有散步、練八段錦、打太極拳等。運動強度要適中,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每週運動3-5次。

3. 平衡訓練:平衡訓練可以預防跌倒,對於老年健康非常重要。老人可以進行單腳站立、腳跟腳尖交替站立等平衡訓練。剛開始時可以扶着牆或椅子,逐漸增加難度和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在運動前要進行全面的身體評估,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和強度。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如果在運動中出現頭暈、心慌、胸悶等不適症狀,要立即停止運動,並及時就醫。

(三)規範用藥,保障安全

共病老人需要服用多種藥物,規範用藥是控制病情、減少不良反應的關鍵。

1. 定期整理藥箱:老人和家屬要定期整理藥箱,查看藥物的有效期,及時清理過期藥品。同時,要了解每種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避免漏服、誤服或過量服用。

2. 遵醫囑用藥:老人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更換藥物。如果對藥物有疑問,要及時向醫生或藥師諮詢。

3. 定期複查:服用多種藥物的老人要定期到醫院複查,監測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醫生會根據複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4. 注意藥物相互作用:在服用新藥或增加藥物種類時,要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等,以避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四)心理調適,保持良好心態

心理因素對老年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助於改善衰弱和共病的狀況。

1. 多與家人溝通:家人要多關心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態,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2. 參與社交活動:老人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如參加社區組織的老年活動、興趣小組等,結交新朋友,豐富自己的生活。社交活動可以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減少孤獨和抑鬱的情緒。

3. 培養興趣愛好: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書法、繪畫、下棋、養花等,可以讓老人的生活更加充實,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4.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老人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抑鬱、焦慮等,要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和干預。

(五)定期體檢,早發現早干預

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老年衰弱和共病的重要手段。老人要根據自己的年齡、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制定合適的體檢計劃。

體檢項目除了常規的身高、體重、血壓、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檢查外,還應包括骨密度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心電圖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對於已經存在衰弱或共病的老人,要增加體檢的頻率,及時瞭解病情的變化,以便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四、社會與家庭:共同守護老年健康

關注老年衰弱和共病,不僅需要老人自身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參與。

從社會層面來說,要加強對老年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公衆對老年衰弱和共病的認識。同時,要完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老年醫學專科門診、康復護理機構等,爲老人提供更加專業、便捷的醫療服務。社區可以組織一些適合老人的健康講座、運動活動等,爲老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從家庭層面來說,家人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要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及時發現老人的健康問題並督促他們就醫。在生活上,要爲老人提供良好的飲食和居住環境,鼓勵他們進行適當的運動和社交活動。同時,要尊重老人的意願,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權和尊嚴。

老年衰弱和共病雖然是老年人羣中常見的健康問題,但只要我們提高認識、積極預防、科學干預,就能夠有效改善老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讓他們安享幸福的晚年。

最後,希望通過這次的科普,能讓大家對老年衰弱和共病有更深入的瞭解。如果您或您身邊的老人存在相關問題,一定要及時採取行動,不要讓“忽視”成爲健康的遺憾。讓我們共同努力,爲老年健康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作者:崔月 陳潔 保志軍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