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收押中!民衆黨拋修法刪「勾串」 法務部秀數據強烈反對
▲柯文哲京華城案羈押爭議延燒,民衆黨推修法刪「勾串」事由,法務部次長黃謀信今(2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圖/記者黃宥寧攝)
記者黃宥寧/臺北報導
前臺北市長柯文哲因爲涉及京華城案,自去年9月遭收押,至今逾11個月,民衆黨此刻卻推動《刑訴法》修正草案,主張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羈押原因,引發社會譁然。對此,法務部今(21)日召開記者會嚴正反對,強調若刪除此規定,將嚴重削弱偵查效能,縱容被告串供,動搖司法公信力,甚至摧毀社會安全基石。
民衆黨立院黨團提出《刑訴法》修正草案,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羈押事由,並要求法院僅在「無其他替代手段」且有具體事實足認逃亡或滅證之虞時,才得裁定羈押;同時規定,檢察官若要限制或禁止辯護人閱卷,必須提出具體事實與證據,避免以空泛理由侵害防禦權。修法主張在於落實羈押最後手段性與釋字第665號精神,強化人權保障與無罪推定原則。
對此,法務部今(21)日召開記者會,由次長黃謀信主持,嚴正表達反對立場。他指出,實務上沒有任何手段能完全取代羈押,特別是在防止「勾串共犯或證人」方面更是關鍵。若刪除此一羈押事由,將嚴重削弱檢警偵辦重大刑案的能力,使共犯得以脫身,甚至操控或脅迫證人,導致證據難以保全、真相無從查明。
黃謀信舉例,包括詐欺、虐童,以及涉及國安與經濟命脈的共諜、營業秘密案件,都存在高度勾串風險,一旦失去羈押手段,恐對社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法務部秀出2022至今年電信詐欺聲請羈押獲准及串滅證事由人數分析。(圖/記者黃宥寧攝)
黃謀信強調,若無法透過羈押防堵勾串,被告可能脅迫證人,讓證人噤聲或翻供,嚴重阻礙司法發現真實,不僅削弱偵查效能,也讓被害人失去保障,更與甫通過的妨害司法公正罪章「干擾證人罪」背道而馳。他直言,羈押事由中「逃亡」與「勾串」缺一不可,若貿然刪除,將使檢警無力阻斷串證,最終動搖司法公信力並危及社會治安。
同時也秀出統計數據佐證,2022年至2024年間,檢方聲請羈押人數從1,736件增至5,414件,法院覈准率始終維持約八成,而其中以「串滅證事由」爲由的案件比率高達86%至91%,顯示羈押多數是爲防止勾串或滅證。
此外,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羈押總人數達4,486人,其中2,154人被裁定禁見,超過一半集中在詐欺案件,凸顯實務上勾串風險的普遍與嚴重。法務部強調,數據已清楚顯示「勾串」是羈押最核心的理由,若輕率刪除,將讓檢警偵辦重大犯罪陷入困境。
民衆黨喊人權,法務部強調治安,雙方各執一詞。修法究竟是憲法精神的落實,還是特定人士的解套,答案將在立院的激烈攻防中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