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遇刺案/暴力與仇恨極化 史無前例考驗美國
連日來大批民衆與支持者在猶他谷大學校園的現場,憑弔被暗殺的柯克,許多人仍不相信發生悲劇。(路透)
保守派知名演說家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紐約時報13日將當前局勢與57年前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牧師遭暗殺後的全國處境,相提並論;指兩人遇害時,美國都處在一個充滿暴力政治言論和黨派憤怒糾葛的兩極氛圍中。歷史學家表示,如何走出柯克遇刺案的黑暗陰霾,只能靠美國人自己決定;這是一場無前例可循的獨特時代教訓,也是對美國的重大考驗。
紐時指出,57年前遇刺身亡的馬丁路德金恩,與柯克同樣都能激發他人熱情,除此之外,兩人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但兩人的死,都發生在一個充滿暴力政治言論和黨派憤怒的國家。
柯克生前被右翼奉爲新一代共和黨人楷模,被左翼抨擊爲攻擊民權、跨性別權利、女性主義和伊斯蘭教的分化者。柯克遇害後,憤怒情緒迅速高漲。川普總統指責左翼發表所謂野蠻言論,導致柯克死亡,誓言追究「促成暴行的人」。國會兩黨互相攻詰,對自身安全更加擔憂。譴責柯克及其觀點的人,被右翼網紅曝光、撻伐。「內戰」一詞,在社媒平臺提及次數激增。
猶他谷大學校園內到處可見憑弔柯克的紀念花圈,還有來自加拿大的支持者悼念。(美聯社)
「針對政治人物犯下的可憎罪行,會導致更多可憎行爲嗎?抑或它提醒我們,必須能與那些我們厭惡其言論的人和平共存,而非訴諸暴力呢?」總統傳記作者米查姆(Jon Meacham)問道:「如果此刻所有表達意見者都成爲攻擊目標,那麼美國的社會契約就被打破了。」
紐時報導,柯克遇刺後,猶他州共和黨州長考克斯(Spencer Cox)的發言格外引人注目。他12日在宣佈嫌犯落網記者會中指出, 「此事固然是關於柯克的悲慘死亡與政治暗殺,但它遠比一場針對個人的攻擊還重大;它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攻擊。」
考克斯表示,柯克擁護言論自由,「他的生命就此終結;讓人更難分享自己想法,更難感到可以自由發言。」但這位州長提醒大家,柯克可能會說:「永遠原諒你的敵人;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他們惱火的了。」
考克斯向年輕一代呼籲,「你們繼承了一個政治形同憤怒的國家。憤怒看似唯一選擇,但我們也可以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