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振興國旅需要地域性之風景計畫

民間自律性之守護美化家鄉,創造町並風景計劃特色。郭瓊瑩/攝

郭瓊瑩

爲何日本是臺灣人出國旅遊首選?日本政府投資的硬體建設財源並未如臺灣高,但就大環境而言,自離島、偏鄉到大都會,其環境品質與美質,相當均質且非同質,依各地域之山水、文化、風貌而各有特色。即使在千年古都、偏鄉小鎮、山區小寺、海岸漁村…自有一定的「風景密碼」潛藏於中,而此地域特色品牌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寶島田園風光妥善經營地域風景計劃,當可成爲另類國際吸引力。郭瓊瑩/攝

我們有國土計劃、都市計劃也有鄉村計劃,但這些多停留於法令管理上之行政計劃,卻少了如日本在此剛性計劃外的「景觀計劃」、「風致計劃」等柔性治理機制。簡言之,它就是爲區隔各城鄉地域因地理、氣候、生態、人文等,透過由下而上凝聚共識,所形塑出的「風景計劃」,它也可詮釋爲另類的「景觀計劃」。

也因是由下而上,其根基可小到社區街廓「町並計劃」的生成。換言之,因爲社區居民有了深根情感依附,對實質空間環境之保全即有了一種生活默契,得以自動自發凸顯各小區、小節點、小街廓、小河、小村之特色,讓各景區不會流於行政權限下之亮點或孤島,卻是一種自然而然延展出的住民生活氣質。

臺灣東部的田園風光在震災後亟待有新曙光。郭瓊瑩/攝

知名者如小樽、金澤的景觀;橫濱的港都風景、倉敷的町並保存與產業再生廊帶…,即便是受西方開港影響之長崎、下關、神戶等地,在形成住民共識後,也自發性地實踐了住民公約。這種自律性的鄉土風景保全職責,成爲在地住民及商家的一種榮耀感。也因此,即便步行朝聖參拜、登山健行、火車慢遊等,均會不斷出現令人驚歎的小景;如水岸的櫻花廊帶、垂柳;鄉野中之稻田與小風景林之裡山保全。即便是人口稀少之漁村,小餐飲店主人也會在路旁沿線主動種植花卉、樹木加以綠化美化。對旅人而言,無處不是景、無處不想停留,再加上固有文化與人情溫度,其國旅也逐漸吸引了國際觀光客。

今日探索振興國旅,以花蓮而言,太魯閣需休養生息;但峽谷外的崇德、木瓜溪、玉里、光復、林田山等等,都充滿潛在風景發展潛勢,如能運用適切之「風景計劃」細膩地以「鍼灸」方式串起個別小景點,相信福爾摩沙的國旅,絕不會輸日本或其他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

重要歷史建築其周邊因未有景觀風貌之控制法令,導致總體環境美質及天際線被破壞。(圖/郭瓊瑩)

今年十月,日本「全國町並大會」將首次移師到臺灣,屆時,希望我們會是個值得驕傲的寶島風景接待主人。(作者爲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