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新政賦能硬科技,節卡股份衝刺“A股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唐洛
隨着科創板“1+6”新政深化落地,協作機器人龍頭企業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節卡股份”)將於8月8日迎來上會審覈。招股書顯示,節卡股份創建於2014年,主要從事協作機器人整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集成設備及自動化產線在內的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
營收持續攀升,技術驅動業績高增長
近年來,節卡股份憑藉其核心技術優勢和差異化產品佈局,實現了營收的穩健增長。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28,077.75 萬元、34,955.62 萬元和40,043.16 萬元。伴隨收入快速增長,公司盈利水平也大幅改善。2024年度,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爲-227.82萬元,基本實現盈虧平衡。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整機業務表現尤爲亮眼,2024年公司機器人整機業務收入達37,427.07 萬元,同比增長 46.30%。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在高端應用場景的技術突破和標杆客戶的示範效應。
節卡股份的營收增長與其技術成果轉化密不可分。公司產品在自重負載比、力控精度等關鍵性能指標上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例如Zu 7s協作機器人的力控精度僅爲0.16N,遠超市面主流產品。憑藉這些技術優勢,公司成功打入“中國天眼”(FAST)運維、航空發動機葉片打磨、航天裝備裝配等高精尖領域,並與豐田、施耐德、中國中車等全球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合作關係。
此外,公司在手訂單金額持續攀升,截至2025年3月末已達1.1億元,相當於2024年總營收的27.7%。這一數據不僅印證了市場對公司產品的認可,也爲未來業績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能擴張匹配市場需求,分階段釋放提升效率
協作機器人銷量正飛速增長。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等機構觀察,2028年全球六軸及以上協作機器人銷量預計將突破28萬臺,市場規模超越300億元。在此背景下,節卡股份的產能擴張策略並非盲目推進,而是審慎匹配這一增長勢頭。其產能規劃與行業發展趨勢深度契合,不僅有效規避了產能過剩風險,更能在市場擴容時迅速響應需求。
具體到公司層面,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使得節卡股份的產能瓶頸日益突出。2024年,公司在國內協作機器人市場的佔有率高達21.9%,整機銷量達7,462臺,產銷率超過94%。爲有效緩解這一壓力,公司藉助此次IPO募集資金重點投入產能擴充項目,計劃分階段釋放新增產能:預期於2026年投產後,將分五年逐步提升產能,至2030年實現滿產4萬臺的目標,產能計劃精準匹配市場需求。
在蓬勃發展的協作機器人領域,節卡股份憑藉深厚的技術積澱與持續創新,穩居全球協作機器人第一梯隊,全球排名僅次於丹麥優傲(UR)。根據MIR睿工業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市場協作機器人品牌中,年度銷量突破1,500臺的廠商僅有節卡等7家,公司的市場表現持續鞏固其顯著的競爭優勢。
自主創新能力突出,構築技術護城河
節卡股份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從4750萬元增至8623萬元,研發投入佔比從16.92%提升至21.53%。研發能力持續加碼,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擁有發明專利53項、實用新型專利132項、外觀設計專利63項及軟件著作權67項,並且構建了涵蓋智能模塊化關節、高品質運動控制等五大核心技術體系,技術積累深厚。
作爲行業領軍企業,節卡股份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公司主導制定了《GB/T 39590.1-2020 機器人可靠性》等多項關鍵行業標準,並憑藉實力相繼入選多份標杆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及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項目,成爲首批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2024版)》的本體制造企業,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覈心零部件層面,公司實現了伺服系統、控制器的整體自研自產以及核心子部件如編碼器、伺服驅動的自主研發;在軟件算法層面,公司已形成高精度伺服控制算法等六大類核心算法,進一步提升了產品性能。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支撐了公司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也爲中國協作機器人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節卡股份的研發團隊實力雄厚。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發人員達157人,佔總員工數的31.91%,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43.31%。這支高水平的研發團隊爲公司持續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科創板“1+6”新政的支持下,節卡股份作爲未盈利硬科技企業,其IPO進程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技術驅動型企業的包容與認可。隨着《“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的深入推進,協作機器人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節卡股份憑藉其技術優勢、市場地位和精準的產能規劃,有望在行業紅利中進一步鞏固領先地位。未來,公司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爲引擎,推動協作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爲中國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