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鮮食「保麗龍盤」丟垃圾還回收 環境部曝正解
包裝鮮食的保麗龍盤,清洗乾淨後要回收。(圖:shutterstock/達志)
明天(4日)起就是3天中秋連假,許多民衆已經安排好烤肉行程,烤完後垃圾應妥善處理,其中肉類等鮮食常使用的保麗龍盤,多數人都搞不清楚該怎麼丟。對此環境部表示,保麗龍不易被分解,所以一定要回收;民衆若未按照規定分類,可依《廢棄物清理法》處新臺幣1200元至6000元罰鍰。
一名網友曾在批踢踢發文詢問,賣場販售的生鮮,若包裝是保麗龍可以丟資源回收車嗎?網友紛紛留言,「臺北垃圾車有回收乾淨保麗龍」、「各縣市做法不同,有的只收乾淨的,有的全收」、「上次去垃圾站丟回收,工作人員叫我直接丟垃圾車。」
事實上,環境部在臉書粉專發文解答,保麗龍不但可以回收,也必須要好好回收才行。保麗龍是已發泡的聚苯乙烯,分類屬於6號塑膠,通常用來製作免洗餐具,或包裝緩衝材料,正因保麗龍不易被分解,所以一定要回收,纔不會破壞環境。
環保組織RE-THINK重新思考也在《回收大百科》網站指出,生活中在購買大型家電、鮮食常見保麗龍包裝,只要是清理乾淨、沒有髒污的保麗龍,就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且再生價值高,回收前只要做好清潔,交付資源回收車回收即可。
《回收大百科》表示,若是一般餐具,只要清除食物殘渣,簡單沖洗並瀝除水分,隨塑膠容器類一起交付環保局資源回收車即可;若是包裝用保麗龍,要記得3個步驟「清、撕、裝」,回收前清除內容物、油垢和沙土,撕除表面膠帶、膜、貼紙、釘書針等,並用透明塑膠袋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