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的至暗時刻:四面楚歌下,轉型之路在何方?

原標題:康師傅的至暗時刻:四面楚歌下,轉型之路在何方?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塔爾·小康A

在消費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曾經的快消巨頭康師傅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2024年財報顯示,康師傅控股營收806.51億元,僅微增0.3%,淨利潤雖增長19.8%,呈現“增利不增收”態勢,且這一現象已持續四年,背後隱藏的是企業深層次的發展危機和轉型困境。

方便麪業務:量價齊跌,市場失守

中國方便麪市場近年來呈現“量縮價升”態勢,消費量從2020年巔峰期的472.3億份降至2023年的431.2億份,市場規模連續四年負增長 。在此背景下,康師傅方便麪業務連續兩年萎縮,2024年收入284.14億元,同比下滑1.3%。

外賣、預製菜、自熱食品等新興食品的崛起,嚴重擠壓了方便麪的市場空間。數據顯示,外賣市場規模每增加1%,方便麪消費量就減少0.0533%。2023 - 2024年,中國預製菜國內市場規模分別突破5000億元及6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20%,自熱食品市場規模也在逐年增長。與此同時,消費分級趨勢下,低價競品白象憑藉性價比搶佔下沉市場,康師傅在高端與低端市場面臨雙重失守。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對高鹽、高脂的方便麪產品也產生了信任危機,康師傅高端化佈局遇阻,“湯大師”“速達麪館”等產品市場反響平平。而其創新多集中於口味延伸,缺乏顛覆性突破,市場費用雖高卻頻現食品安全投訴,“重流量輕品質”的問題突出。

飲品業務:增長乏力,結構失衡

在方便麪業務陷入困境時,康師傅將增長希望寄託於茶飲賽道。2024年飲品業務收入516.21億元,同比增長1.3%,成爲增長引擎,但過度依賴茶飲單一品類的結構性失衡問題日益凸顯。

2024年康師傅茶飲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8.2%,然而無糖茶市場早已被農夫山泉與三得利長期佔據超80%的份額,康師傅2020年才入局,缺乏差異化優勢,只能通過價格戰勉強分一杯羹。從整體飲料市場來看,含糖飲料依舊是主流,康師傅佈局茶飲市場的想象空間受限。此外,其包裝水、果汁等品類收入分別下滑5.6%、1.8%,進一步凸顯產品矩陣的單一脆弱性。

利潤增長難掩隱憂,創新轉型迫在眉睫

2024年康師傅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主要得益於成本壓縮。原料價格走低,加上成本控制措施,銷售成本減少近20億元,員工人數減少2005人,人力節支超2.8億元。但這種“瘦身增效”難以持續,存貨週轉天數達28天,遠超統一和白象,供應鏈效率短板明顯,營收增速也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爲維持利潤水平,康師傅多次漲價,卻導致市場份額流失,渠道收縮加劇,經銷商數量減少9660家。同時,康師傅創新投入不足,產品迭代滯後,新品缺乏顛覆性突破。相比之下,白象的差異化創新獲得市場認可,凸顯康師傅在創新方面的差距。

面對市場變化,康師傅在方便麪業務上採用“雙輪驅動模型”平衡經典款與創新產品,但成效有限,非油炸面“鮮Q面”市場反響待驗證,IP聯名產品業績貢獻有限。在飲品業務上,押注無糖茶卻缺乏爆款基因,面臨激烈競爭,若無法在功能性或場景化方面實現突破,茶飲增長或將見頂。

業內人士認爲,康師傅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或許在於綠色轉型與品牌價值重塑 。以“速達麪館”爲例,該系列產品通過減塑等方式踐行綠色環保,提升碳排放監測效率和數智化水平。然而,消費者更關注食品安全與性價比,若康師傅無法將綠色實踐轉化爲市場競爭力,仍難以擺脫“成本中心”定位,未來發展充滿變數。

康師傅的困境是傳統快消巨頭在市場變革中面臨挑戰的縮影,如何在守住基本盤的同時,通過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突破發展瓶頸,是康師傅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康師傅在市場中的表現,也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