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的週年慶 三面作戰、四面楚歌
▲賴清德就任總統職位即將滿一年。(圖/記者林敬旻攝)
●陳國祥/曾任《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
賴清德就任總統職位即將滿一年,由於基本理念與政策路線諸多偏失,現已落入三面作戰、四面楚歌的困厄局面中,不只他的支持度益趨低落,也使臺灣內外交逼,處境困蹙。
「擴大內部分裂」、「激化外部衝突」 賴清德施政過大於功
臺灣自賴清德執政後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中共對臺壓力持續升高,美國川普政府對臺灣關稅加徵及晶片產業掠奪的壓力方興未艾,國際上民主盟邦體系趨於瓦解,臺灣的國際處境跟着變得更壞,而臺灣內部更是烽火連天,朝野對抗全面加劇。
賴政府當前可謂三面作戰,對中、對美與對在野黨都處在緊張關頭,加上外交逆境甚於以往,可說是四面楚歌。
賴政府的對外政策核心是「倚美抗中」,「逢中必反、逢美必軟」,這樣偏倚的政策加劇兩岸對立,極度親美卻未獲善意回報。
對內政策的戰略核心則是打擊在野黨,改變立法院朝小野大的結構,爲此而摧殘憲法法庭的公信力,並發動仇恨動員的「大罷免」,激化朝野對立與社會撕裂,連帶將司法政治化、政治司法化而賠上司法公信力。
他一年來最大的施政成果可說是「擴大內部分裂」、「激化外部衝突」,陷臺灣於遍地烽火,外患臨身。說他一事無成已算客氣,因爲他執政導致多事敗壞,過大於功,這樣的週年有何可慶?
賴清德德上臺後,在不宣佈法理臺獨的話語掩護下,對外對內全面向實質獨立大步邁進,由於拒不承認有一箇中國內涵的九二共識,不斷施放兩「國」互不隸屬的政治訊息,塑造一邊一國或兩岸兩國的樣態,且聯美、脫中、謀獨意圖明顯,以致於招徠對岸以更大力度施壓,導致臺海形勢持續緊張惡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僅存的薄弱政治基礎從根動搖。
在軍事方面,共軍持續在臺海周邊開展常態化、實戰化演練戰機繞臺、軍艦巡航已成常態,海警也從進行隔離與包圍演練,圍困與制服臺灣的圖謀進入實踐階段。
共軍武器系統的作戰能力在5月7日爆發的印度與巴基斯坦空戰中震撼世界,巴國一舉擊落印度戰機空戰,活生生上演一場科技性的體系碾壓,巴國運用中共提供的數據鏈共用能力,形成體系作戰而完勝印軍,顯示共軍擁有體系作戰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依靠強大的先進通訊技術建構了完整的數據鏈共用能力。
這是一場「智能化」體系的空戰模式的軍事事務革新,徹底改變戰爭的遊戲規則,也讓世人對中共武裝的全套作戰體系刮目相看。」國軍的體系作戰本事與數據鏈共享能抵禦共軍的侵犯嗎?
在軍事上處差距越來越大的差距,在外交方面,臺灣也被壓着打。拜登政府辛苦建立的盟邦體系,原本對中國大陸構成一定的包圍壓力,有益於臺灣的國際奧援,如今被川普破壞殆盡,包括日本、韓國、東協乃至歐洲國家都尋求與中國大陸開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臺灣跟着日益孤立的美國走,安能不更加邊緣化?
另一方面,中共在國際上積極尋求臺灣問題內政化,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全球已有70個國家通通過正式聲明,認可中國爲實現統一可以採取各種必要措施,更有119個國家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的立場,其中有89個國家明確表示支持「一箇中國」原則。
這個趨勢還在推進中,越來越不利於臺灣的國際處境。川普亂揮關稅大棒,逼使各國積極尋求自貿協定、區域經貿結盟並熱切參與跨國經貿組織,而中國大陸強硬以對,並且掌握國際經貿及相關組織的核心地位,各國紛紛向其靠攏,未來將更不利於臺灣的外貿開展。
▼一年來最大的施政成果可說是「擴大內部分裂」、「激化外部衝突」,陷臺灣於遍地烽火,外患臨身。(圖/記者屠惠剛攝)
三個「恐怖」讓賴清德身陷三面作戰 不改變將與臺灣陷於危殆
臺灣倚賴最深的美國,在川普執政後,基於他的凡事都可交易的思路,再也很難以盟邦或是戰略伙伴關係對待臺灣。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近期在題爲「超強碾壓臺灣危機將至」的封面報導中,指出臺海安全情勢已開始出現變化,且這最終可能導致臺灣會在未發一槍下落入中共的勢力範圍;而川普政府則爲了避免與中共爆發核戰,可能選擇讓臺灣失守。
事實上,美國對臺政策的調整主要是出於其自身的地緣政治和戰略利益的考慮,在利用臺灣遏制中國的同時,力求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川普更是如此,未來一旦臺海局失控,美國很可能爲了自身利益而拋棄臺灣,置臺灣的安全於不顧。
臺海隨時可能爆發衝突,在賴清德「引戰」的路線下,更加深了臺灣的安全危機。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日前稱,賴清德總統執政以來,解放軍大幅升高臺海軍事活動強度,演練各種戰法,情勢「快速沸騰」,並提及交接時前司令稱未來三年兩岸有可能開戰。
川普治下的美國越來越靠不住,但賴政府仍執迷不悟,在「脫中親美」道途上越走越遠。實際上,川普正主導國際秩序重組,國際秩序邁向多極化,傳統盟邦正重新定位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二元對立結構已然崩解,但賴總統或外交部仍堅稱臺灣位居第一島鏈,堅信民主聯盟仍在對抗威權體制的擴張,因而沉迷在虛幻的陳舊思維中。
對於美國的要求,賴政府照單全收,甚至超乎美國要求,急着打包進貢取悅,尚未談判先亮底牌,而且底價過低,犯了談判大忌。這樣的卑躬屈膝的媚態舉世未見,令人作嘔,更陷臺灣於不義。
美國的談判策略一味「媚美」,完全喪失臺灣的主體地位。賴總統取悅美國唯恐不力,說除了臺積電大舉投資美國之外,又說未來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產業,都可加碼投資美國,但川普還是不買賬,屢屢發出「臺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臺積電避免高額關稅纔來設廠」、「我們沒花一毛錢」非、「將來廢止晶片法,不會再給沒任何補助」等語,對臺索取無度。賴政府不但未圖向美方據理力爭,還主動追加其他產業加碼投資的支票,寧非賣臺求安而不可得?
賴政府對美國大方奉送,對大陸升高敵對,對內部在野黨則圖謀將其「團滅」。「大罷免」如火如荼推進,司法全力追殺在野黨,而且將外敵與內敵結爲一體,把抗中和罷免畫上等號,甚至將在野黨導向組織犯罪。
他一面辯稱民進黨並未主導罷免藍委,另一方面又聲稱民進黨的罷藍行動,是「公民團體」一個一個辛苦連署,爲的是罷免「不適任立委」,這叫「善罷」,而罷綠委則是政黨(國民黨)發動,沒有公民參與,纔有假連署,這叫「惡罷」。
這種二分法完全從民進黨利益着眼,反映他完全是以民進黨主席的立場施政,尚未臻於總統的格局與高度,難怪一年下來臺灣內部走向高度對立,這又如何能同心協力應對大陸與美國的外來壓力?
賴清德執政一年導致內部分裂,外部衝突加劇,國際關係惡化,讓臺灣陷入更深重的危機中。他以抗中之名壓制在野政黨及異見人士的「綠色恐怖」正在加深中,中共對臺灣安全威脅的「紅色恐怖」則步步進逼,川普政府對臺灣安全保障與產業韌性構成的「近親恐怖」也難倖免。
三個「恐怖」讓他身陷三面作戰,加上外交陷入谷底,臺灣已是四面楚歌。賴政府再不改弦易轍,則其政權與臺灣同樣陷於危殆,不知伊于胡底。
▼賴政府對內部在野黨則圖謀將其「團滅」。「大罷免」如火如荼推進,司法全力追殺在野黨,而且將外敵與內敵結爲一體,把抗中和罷免畫上等號,甚至將在野黨導向組織犯罪。(圖/記者林敬旻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轉,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