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對病毒無效!醫示警「用藥4大關鍵重點」

▲醫師提醒,抗生素是專門對抗細菌的藥物,對病毒無效。(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當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症狀時,不少家長因擔心病情惡化,有時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但醫師提醒,抗生素是專門對抗細菌的藥物,對病毒無效,要留意「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

臨牀上兒童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並非細菌感染,此時使用抗生素,不但對病症無幫助,反而可能發生皮疹、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的風險,甚至影響腸道菌叢平衡。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重要武器,使用不當會產生抗藥性,臨牀上常見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兒童疾病包括「特定細菌引起的扁桃腺炎、中耳炎」、「細菌性肺炎」、「泌尿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目前開立給兒童的抗生素藥水常見成分如安莫西林(Amoxicillin)、頭孢菌素類(如:Cephalexin)、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與磺胺惡唑(Sulfamethoxazole)等,常用於治療呼吸道、泌尿道或皮膚等感染症。

吳昌騰提到,使用期間應留意孩子服藥後是否出現「皮疹、腹瀉」或其他異常反應,抗生素常見相關副作用包括可能會導致皮疹、腹瀉、噁心、嘔吐等,因兒童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品的反應與成人不盡相同,千萬不能使用大人藥物,即使「減量處理」,也無法準確推估安全劑量,部分藥品在兒童身上可能導致呼吸抑制、腸阻塞、抽搐、心律不整等嚴重不良反應。

吳昌騰提醒,使用抗生素要留意四不一要,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另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無論使用何種藥品,更應由醫療人員審慎評估,避免潛在長期風險,使用抗生素後如有異狀,應立即就醫。